小雪节气的成都平原,田间是小春作物的舞台,小麦在田间铺展着绿意,大春作物已转战千里之外。我校开展玉米研究的师生们早已奔赴西双版纳基地,在热带酷阳中开启育种攻坚。田间地头,两尺高的矮杆玉米与三米高的高杆品种相映成趣,翠绿叶片在风中舒展,尽显喜人长势。
“左手扶穗、右手轻抖,花粉要均匀落在雌穗花丝上。”教授们蹲在田垄间,手把手指导学生完成玉米授粉关键步骤,不远处,高年级学子独立观测、操作、记录数据,指尖沾满的泥土与汗珠,是科研传承的印记,专注的身影里藏着新一代科研人的执着——他们要趁着版纳的温暖气候,缩短育种周期,为川蜀乃至全国的玉米产业培育优质品种。
从四川的田垄到版纳的基地,跨越千里的科研接力,让冬季成为育种的“黄金季”。师生们以土地为课堂、以作物为教材,在实践中攻克技术难题,用脚步丈量科研初心,让每一株茁壮成长的玉米,都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的使命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