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李家洋院士应邀来校,在成都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与设计育种——兼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学伟教授主持。

报告中,李家洋院士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介绍了构建了水稻分蘖、穗型、品质、抗性等各种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网络,培育出优良新品种的方法路径。他为师生们分享了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优良素质,包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敏锐的洞察能力、优异的成果产出、鲜明的研究特色、良好的工作条件、勤奋进取的状态、团结合作的团队以及严谨求实的学风等。他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师生们共勉。对于如何成为优秀的研究生,他认为,必要的前提条件是具有文献查阅与理解能力、方案设计与动手能力、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研究总结与表达能力等。
在会议交流环节,针对大家从事农业基础研究中面临的困难,他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
报告会前,李家洋院士还参观了我校大学科技园。
专家简介:
李家洋,著名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任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他长期从事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调控的机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Cell、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育成“中科发”、“嘉优中科”等系列超级水稻品种,累计推广超5000万亩,推动了我国育种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连续多年入选高被引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