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恰逢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由档案馆(校史办)、蜀韵科绿先锋队主办的“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讲座在雅安校区第十教学楼二楼小礼堂成功举办。活动吸引300余名师生参与,以知识分享与标本故事交融的形式,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温度的生态科普教育课。

档案馆(校史办)特邀生命科学学院姚永芳副教授以“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题,开展专题科普讲座。姚永芳以独特视角切入,从雅安的地理区位出发,系统解析当地气候特征、候鸟迁徙通道等生态优势,生动展现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她结合动物标本馆内旋木雀、绿尾虹雉等珍贵特色标本,深情讲述老一辈川农人深入山野开展科考的艰辛历程——科研工作者们跋山涉水采集标本、记录数据,用脚步丈量自然,以坚持守护科学真相,这些标本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载体,更承载着川农人数十年来对生态研究的执着与坚守。在互动环节,听众踊跃提问,就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现象、个人如何参与保护行动等问题与老师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第一次知道这些标本背后藏着这么动人的科研故事,既感受到前辈们的探索精神,也更明白自己在生态保护中的责任。”参与讲座的艺术与传媒学院2024级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程彦鑫感慨道。本次科普讲座活动深化了川农学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通过科普讲座以及标本馆实地场馆指导,师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态变迁与保护行动的紧迫性。
动物标本馆未来将会持续发挥全国科普教育阵地作用,联合学校科研团队、学生群体及社会力量,创新开展生态实践、标本制作体验、科普研学等多元化活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扎根校园、辐射社会,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注入川农力量,书写生态保护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