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2026届毕业生求职竞争力,5月17日,经济学院面向433名2026届本科、硕士毕业生开展了一场全仿真、高水平、重实效的模拟面试活动。

本次模拟面试邀请15名校外高水平专家组成评委团,严格参照求职面试流程,采用“单面+群面”双模式,全方位还原真实面试场景。269名有意愿参加考公考编、考研复试的同学选择了单面模拟,164名有意愿去往银行、企业的同学选择了群面模拟。
候场区内,同学们身着正装,以职业化形象迎接面试“初体验”,或凝神思考,或低声演练,展现出严谨认真的备战态度。单面场内,面对提出的三类问题,同学们展现了深厚的政策积累、高效的策划能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有选手坦言“在‘农产品带货直播’的情景模拟环节,手心沁出薄汗,却也在高压下学会了保持冷静从容,不被紧张情绪左右发挥”。群面场内,无领导小组讨论正酣,9名同学围坐一堂,阐述观点、巧妙回应,在观点碰撞中尽显逻辑分析、沟通表达与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活动特设“评委意见+录像复盘”双反馈机制,“评分表上只有意见和建议,没有分数,这让我更关注如何改进而非纠结结果。”金融学专业鲁鑫洁谈到,“看了自己的录像才发现,原来紧张时我会不自觉地重复手势,这种‘羞耻感’恰恰是突破的起点。”
来自投资202202班的陈奕楠同学的在活动结束后第一时间发了朋友圈“群面初体验,专家评委的针对性指导,让我学会了用HR思维来展现自身优势,下一次一定会更有勇气!”2026届金融专硕的卢俊因感慨:“第一次直面HR的连环追问,从紧张到从容,这种蜕变比任何理论课都更直观!”
评委点评道:“同学们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部分同学在临场发挥和问题拆解上仍有提升空间,建议加强行业认知训练,注重回答的逻辑性和层次感。”
经济学院将持续贯彻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深化“一把手工程”责任体系,通过行业知识进校园、名企职通车、简历门诊、模拟面试等系列举措,不断完善“全仿真、全参与、全链条”的就业服务体系,精准助力2026届毕业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和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