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全校总决赛举行

2023-03-13 15:45:05作者:孙晓宇 关子棋 审稿:侯维 来源:校团委 点击数:

  

3月10日,我校第十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校总决赛在成都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张强,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锦秀以及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10名学院相关专业学科教授和4名国家科创大赛专家担任评委,线上线下8000余名师生观看比赛。

小组赛比赛现场

大赛设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科技发明与制作和哲学社会科学调研报告三个组别,吸引全校4500余名同学、400余个作品参赛。经学院推荐、校赛复赛和半决赛的层层角逐,最终35个项目进入全校总决赛的舞台。

“挑战杯”争夺赛比赛现场

经小组赛和挑战杯争夺赛的激烈比拼,最终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育鸭有道——双碳背景下基于云边协同的养鸭场智能监测平台》斩获“挑战杯”,同时获评最具创新奖、最佳人气奖;来自动物科技学院的《一站式大数据猪育种服务系统》、管理学院的《为何“说一套,做一套”——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及行为悖离分析与对策研究》和《“双碳”目标下合作社全链条社会化服务何以助推农户低碳农业生产技术采纳?——基于四川省837份柑橘种植户的调研》获评“优胜杯”。《育鸭有道——双碳背景下基于云边协同的养鸭场智能监测平台》《水稻重大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预警研究》《大豆种质资源的智能化鉴定方法与装备》《“双碳”目标下合作社全链条社会化服务何以助推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基于四川省836份柑橘种植户的调研》和《为何“说一套,做一套”——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及行为悖离分析与对策研究》5个作品获评特等奖;《三健行——鱼健康水健康生态健康高品质鲈鱼养殖体系的构建及推广应用》《粉末状有机肥精量深施一体机》《“一肩挑”背景下村级权力监督:困顿与提升》等14个作品获评一等奖。

“挑战杯”获奖作品颁奖

比赛采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参赛团队通过PPT讲解、视频等方式从立项背景、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和作品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展示。“技术成功解决了障碍追踪、小目标识别等难点,不仅成本低,还可推广至其他家禽物种。”育鸭有道团队在提高准确监测率的同时,满足了养殖企业和普通农户“用得起,用的好”的需求;“团队相关成果发表SCI/SSCI 6篇,提出的“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对策与技术推广应用实现机制”被四川、河北等地10个地方政府采纳,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农户绿色生产团队利用社会实践开展科研探索和社会调查,走访3县27村540户农户,通过科学分析和研究破解了农户绿色生产“高意愿,低行为”困境,对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研发出的超亲水-超疏油海绵,空气疏油角高达157o、循环20次后油-水分离效率仍保持在92%以上。”油刃有余团队基于仿生原理,攻克空气中超疏油材料的制备难题……。各参赛团队的出彩表现获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校内外评委的一致认可

“优胜杯”获奖作品颁奖

“从今天的作品中,我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了农业大学对社会的关注、对三农的情怀,这充分展示了川农大的学科特色和学校在学科育人方面的优势”。国家科创大赛导师丘锡彬老师对参赛项目进行了点评。同时,他还为作品的进一步优化提升提出具体建议:紧贴国家需求、体现实践参与度和重视学科交叉融合。

张强教授向积极参加赛事的老师同学们和长期以来对学校科创赛事的给予大力支持的校内外专家评委表示感谢,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参加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氛围逐渐形成。一个好的选题到形成好的项目作品需要持续的打磨和提炼,他肯定了各参赛团队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了较大的进步。针对大赛未来发展方向,他提出:一是作品要聚焦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需求,找准技术核心,解决生产当中的实际问题;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好的选题和作品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传承和沉淀。

最具创新奖、人气奖作品颁奖

颁奖环节,张强为获得“挑战杯”作品颁奖,杨锦秀、曹三杰和李廷轩分别为获得“优胜杯”作品颁奖,李静波、刘思麟分别为“最具创新奖”“最具人气奖”作品颁奖。

据悉,校团委始终坚持发挥科创育人功能,依托“挑战杯”“创青春”等科创赛事组织,构建“赛-育-训”科创实践育人模式,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思、思中创”,在知行合一中提升科创实践能力。接下来,校团委将开设省赛备赛营、“优+”菁英科创班,分别从作品内容、团队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指导,力争省赛国赛好成绩。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