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新”核心要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谋划新发展

2021-03-17 18:09:09作者:张宏霞 审稿:杨世义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数: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牢固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意识,切实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作用,在学校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全面加强学院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合理调整党支部设置,党支部与教研室工作结合更加紧密,“双带头人”作用发挥更加显著,党建引领力突显。师资数量大幅提升,队伍结构趋于合理,通过“青年教师培育计划”“教学展示月”活动开展、组建“教学竞赛团队”等举措,教师教学能力、学生评教满意度及同行认可度稳步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初显,现有省级示范课程2门,校级立项的各项质量工程建设2门,学院自设立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门、教改课题5个;疫情中的线上思政课教学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学习强国”“人民论坛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科研氛围愈见浓厚,近三年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项目3项,纵向课题总经费近3倍增长,教师科研业绩分增长50%;学科在农村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成果丰硕,特色鲜明,学科影响力逐年提升。研究生招生实现全一志愿录取,应届博士考取人数翻番。

面对国家“十四五”开局,党的建设迈向新阶段,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需要,如何乘势而上成为学院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学院班子立足实际,总结成绩与经验,开展全方位谋划。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党建+”创新党建工作。实施“党建+教研活动”工作模式,发挥支部建在教研室的优势,在教研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把方向、聚力量、促发展作用,把集中政治理论学习与集体备课结合,确保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强化组织力提升;实施“党建+学科优势”工作模式,组织成立博士教授宣讲团、研究生党员宣讲团,主动发挥学科优势,定期开展专题党课,同时走进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社团以及基层政府、企业单位,开展系列理论宣讲,促进思想力提升;实施“党建+专业特色”工作模式,引导研究生党员结合专业特色,自觉加强“四史”学习和教育,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研究生专项课题研究”,让学生党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接受党性锤炼和精神洗礼。

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思政课“培名师、育团队、造金课”。改革思政课教学方式,以混合式教学为重点,合理梳理教材内容,精心收集制作优质线上课程资源,配合线下教学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以“赛课”为抓手,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等途径,组织优秀师资,组建优质教学团队,探索教学主题、优化内容构建,反复培训演练,力争高水平教学竞赛和教改研究成果;以课程训练为载体,常规开展思政课“微电影”制作、“大学生讲思政课”及主题征文等课程训练项目,结合课程实践特色开展实地场景教学,以此检验教学成效,凝结教学成果;发挥思政课教师作用,深入校内其它学院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开展磨课研课,助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学科影响力提升促高水平马院建设。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基层治理研究、红色文化与校本资源研究等学科研究方向,建立基层治理研究中心和红色文化研究基地,不断凝练学科特色,强化学科建设,同时组织成立乡村基层治理服务团,以学科研究促社会服务;承办省社科联首届毛泽东思想研究峰会——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学术研讨会,主办“建党100周年”党史专题学术研讨会;继续推进“求实大讲堂”“专家论坛”等学术活动,拟邀请10名左右国内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学术报告及学术交流。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紧紧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契机,以饱满昂扬的精神面貌踏上新的建设征程,开创学院发展新局面。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