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集中接收期项目评审结果,学校共获批92项,获批项目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项、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2项,资助总数创学校自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来的最高纪录,较2024年增长33%。这一显著增长充分展现了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显著成效。
资助数量创新高 多学科多类型广覆盖
本次获批项目覆盖面上、青年科学基金、重点和外国学者研究基金等类型,涉及生命科学、化学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管理科学等多个学部,生命科学部资助数量创历史新高。多个院所亮点纷呈:水稻研究所李仕贵教授获重点项目1项、小麦研究所和林学院各获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项;动物科技学院获11项,草业科技学院10项,动物营养研究所8项,水稻研究所、农学院、动物医学院等3个单位分别获批6项,玉米研究所、资源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3个单位分别获批5项;动物科技学院、水稻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获批数再次达该单位历史最高;草科院、信工院创该单位历史新高。
面上项目再增长 青年人才成为主力军
面上项目获批数持续增长,创历史新高,占获批总数的62%,进一步体现了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延续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获批项目负责人中,“80后”青年教师和博士后占比超过80%,彰显出学校在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创新人才支持项目等系列举措,为青年学者搭建成长平台、提供科研启动条件,筑牢青年科研队伍根基。
机制创新促提升 资助率首超全国平均
学校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关工作,通过点面结合、多措并举、精准指导等方式,推动基金申报质量持续提升。科技管理处联合各二级单位提前谋划、精心组织,从申报动员、专题辅导、形式审查到预答辩评审,全程为科研人员提供精准服务。本次总体资助率达14%,较上年同期提高近40%,首次超过全国平均资助率。其中,13个二级单位资助率超全国平均资助率,8个二级单位资助率超全校平均资助率,7个二级单位资助率超20%,其中草业科技学院42.9%、信息工程学院37.5%、动物营养研究所33.3%、水稻研究所26.1%、经济学院25.0%、管理学院25.0%、玉米研究所2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稳步增长为“十五五”时期学校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源头创新供给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学校正在深化科技机制体制改革,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为引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全面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下沉和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为加速推动一流农大建设和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