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我校何军教授、任万军教授、邓其明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参加大会。全省共244个项目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我校斩获11项,其中一等奖2项(皆为主持),二等奖3项(主持2项),三等奖6项(主持4项),主持获奖数在全省高校中并列第3。
动物营养研究所何军教授主持完成的“猪肠道微生物功能及其靶向营养调控技术与应用”成果,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肠道微生态失衡影响生猪健康和生长潜力发挥,以及人畜争粮难题,以改善肠道健康和饲料养分利用率为目标,系统研究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肠道微生物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营养对猪肠道微生物及其表型的调控效果,创建靶向调控营养技术体系,研制益生营养参数、新饲料配方及营养新产品,累计生产饲料及添加剂产品4441.71万吨,出栏生猪487.78万头,新增产值426.94亿元,获利润38.44亿元,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任万军教授主持完成的“西南机插杂交稻的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按照“理论创新—技术创建—机物创制—集成应用”的思路,创新了根冠协同群体塑造理论与路径,创建宜机品种选配、齐苗壮根育秧、减穴稳苗栽插、肥水一体化管理核心技术4项、杂交稻机插栽培技术模式3套,创制育插秧和施肥关键装置装备16款,开发物化产品13种,解决了关键技术的产业应用难题。通过构建“一驱四链”推广模式,在西南地区推广8542.8万亩,增产稻谷262.3万吨,新增效益198.2亿元,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外,水稻研究所邓其明教授主持完成的“高配合力高抗稻瘟病水稻骨干不育系川谷A的创制及应用”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动物科技学院金龙教授主持完成的“猪鸡产肉产蛋性状关键基因鉴定及调控网络解析”成果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水稻研究所孙永健教授主研完成的“氮高效杂交稻‘三因’高产栽培技术创建与应用”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小麦研究所伍碧华教授主持完成的“白皮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品种蜀麦133及其姊妹系的选育与应用”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食品学院秦文教授主持完成的“西南特色植物多糖活性评价及健康产品开发”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动物科技学院严太明教授主持完成的“金沙江上游重要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资源学院胡玉福教授主持完成的“川西北沙化草地生态修复的土壤养分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农学院蒋春先教授主研完成的“基于智能诱测系统的水稻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发及应用”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动物医学院夏静博士主研完成的“西南地区鸡主要呼吸道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我校何军教授作为领奖代表登台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