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十年发展巡礼】逐梦一流农大奋进篇

2022-09-07 08:44:57作者:张俊贤 审稿:江英飒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编者按: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这十年也是我校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本网特推出“喜迎二十大·十年发展巡礼”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反映十年来我校发展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非凡十年,步履铿锵。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强农兴农初心使命,全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局面,用奋进之笔书写了“非凡十年”的崭新篇章。

从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到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大的目标,一步一个台阶,映照出学校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从211到双一流,到再次入围新一轮双一流,一步一个脚印,镌刻着学校锚定目标砥砺前行的坚定。

从一校三区布局结构的定型,到所有本科专业实现硕士全覆盖,一个一个厘定方向,折射着学校协调发展的勃发势头。

从以《章程》为总揽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到以《学科建设双支计划》《专业建设支持计划》《国际化办学推进计划》《社会服务支持计划》“四大计划”为引擎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上新台阶,一项一项重点突破,诠释着学校纲举目张精准施策的有条不紊。

铸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今年暑期,520支实践队伍,5778名川农学子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为主题,赴四川、重庆、浙江、甘肃、辽宁等20余个省、直辖市,通过寻访红色故事、开展新时代发展成就调研、组织党史理论小宣讲等多种方式,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奋斗之中。

这是学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的一个缩影。

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党建为引领,锚定领航、铸魂、强基、锻造、清风、同心“六大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实际,学校以入选“三全育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契机,全面依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名师金课”示范工程、“百千万”实践育人工程、“拔节孕穗”科教协同育人工程、校本文化精品工程、“模范标兵”工程等“十大育人工程”,一体化构建理论武装体系、课程思政体系、阵地管理体系、队伍建设体系、服务育人体系、党建工作体系等思想政治工作“六大”体系,建设党风纯、作风正、校风实、教风严、学风好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将“川农大精神”融入育人始终,着力培养心系“三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来抓实抓细,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领导为成员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基础地位,政策上优先支持、投入上优先保障、资源上优先安排。先后推出思政工作“27条”、思政课“30条”和马院建设“29条”,多措并举深化思政课建设。全体校领导带头走进课堂,讲授“大国三农”形策课,为思政课注入更多川农特色。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川农大精神”三融合的思政育人大格局,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开展全校范围内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2021年我校《普通昆虫学》入选首批国家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迄今,已建成并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0门、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新时代‘红色文化+’兴农报国文化育人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思政司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川农学子身上一以贯之秉承的胸怀国之大者、知农爱农为农情怀,成为学校一大育人特色,近年来,学子中涌现出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逆行者“雨衣妹妹”刘仙,“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勇,全国劳动模范段丽丽,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杨媚,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程小波等多个先进典型。

育才:让一流学科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2015年10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学校以此为目标,踏上锻造一流之旅。

“指南针”“动力泵”“驱动引擎”……有很多词被用来形容“双支计划”对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作用。2013年,在“211工程”双支计划实施四年后,学校正式修订出台《学科建设双支计划》,聚焦学科建设这个核心,构建完善一整套保障资助奖励机制,推动学术人才-研究团队-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一体化发展,形成科研成就学者、学者支撑学科、学科提升学校的良好局面。2017年9月,学校顺利入选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迎来发展新的里程碑。2022年2月,学校再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站上新的发展起点。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学校按照固根基、扬优势、上水平的基本思路,坚持质量导向,凝练方向、突出重点、特色发展,推动办学资源向一流学科集群汇聚,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耀眼成绩:6个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排名提升至1.24‰,农业科学排名提升至1.96‰;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6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30%;5个学科入选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农学、兽医学分别进入前50强和75强;14个学科入选2021年度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其中畜牧学位列全国第二。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质增面,两个学科入选国家“111计划”。师资队伍取得长足进展,新增长江学者、杰青、“四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7人次。

乘势而上,对标竞进,2022年7月,学校隆重举行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勾画出“双核驱动、四维支撑”体系,并明确实施高峰学科引领工程、高原学科提升工程、基础学科振兴工程、带动学科融合工程、学科建设治理工程“五大工程”路径。会上,签署了一系列重大协议,无论是大手笔与大北农和电信签订两个亿的产学研融合创新合作,还是与同在温江属地的其他两所“双一流”高校抱团发展合作,无论是与兄弟院校广东省农科院联合冲刺共建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还是与省农业农村厅签署深度合作协议,都是为了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力量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把人才培养放在了更加突出更加醒目的位置。实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8大行动,推动研究生培养与产业、科研、校内外师资和资源的深度融合。“畜牧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学校每年投入2000万,强势推出《专业建设推进计划》,从课程、教材、教学团队等方面构筑支撑政策,实施新时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着力形成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截至目前,学校48个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25个;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71门。

担当:把强农兴农使命扛在肩上

“总书记说,水稻良种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艰辛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老百姓丰衣足食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回想起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永丰村考察时对着自己说出这番话,水稻所马均教授仍激动不已。

“请总书记放心,让中国碗装中国粮,我们有信心!”这是马均教授对总书记的承诺,也是学校所有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铮铮誓言。

近年来,心系国之大者、省之要者,学校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广大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切实把强农兴农使命放在心上,把护卫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扛在肩上,把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落到行上。

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排头兵,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一诞生就备受瞩目,它也是四川在农业领域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经由这个国家级平台孵化,在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和病原菌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在Science、Cell等全球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创造多个第一,并多次入选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为端稳中国粮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水稻分子遗传与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资助金额1000万元,实现西南地区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历史性突破。这只是学校致力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个代表。

10年来,学校瞄准川粮油、川猪、川鱼、川果、川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等先导性支撑产业集中攻关,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解决农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孜孜不倦的奋斗。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1项。其中,周小秋教授团队更是两度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培育的四川第一个国家级猪新品种——天府肉猪配套系先后入选四川省农业主导品种、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产生直接效益超200亿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通过审定的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种200多个,以超级杂交稻宜香优2115为代表的优质水稻品种推广面积居西南第1、全国前10。研制形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理论和技术体系,两次入选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累计推广96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35亿元,助推四川跃升全国大豆主产省、西南成为第三大优势产区,并在巴基斯坦、加纳等国家推广应用。

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伟大战役中,学校全力投入,尽锐出战,党委书记庄天慧、校长吴德多次奔赴雷波等地,亲临第一线指导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对口支援雷波县、前锋区为重点,学校实现了对四川省88个贫困县(区)科技帮扶全覆盖,实施扶贫项目100多个,示范推广“五新”技术200多项(次)。学校先后获高校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相关扶贫案例4次入选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及四川省典型案例。

2020年,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学校高瞻远瞩,领先行动,诚意满满推出《四川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2020-2025)》,明确围绕“十百千万”4级目标持续投入乡村振兴。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渝乡村振兴学院、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种种新平台折射出学校强农兴农的创新探索。

2021年,学校再度发力,真金白银支撑,每年拿出1000万投入《社会服务支持计划》,通过打好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院所)合作“组合拳”,注重组建科技服务团,引导和助力更多专家教师在乡村振兴中打响川农品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院、科创农庄、科技小院、博士工作站、科技服务团……多种服务社会窗口平台的新举措,展示出学校强农兴农的蓬勃活力。

2022年8月开学季,一份《关于服务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5)》征求意见稿发到了所有中层干部手上,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践行到行动中,学校从输良才、建良台、育良种、推良技、献良策、呈良效6个方面谋划了服务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的“四个一”行动目标和十大重点任务,吹响了新的奋斗号角。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对于全体川农人来说,唯有奋斗,方能砥砺强国使命!唯有拼搏,方能不负时代期许!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