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学院站在践行“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坚定师生政治信仰,增强基层组织政治功能,突出教书育人政治标准,筑牢办学治院政治根基。
一、赓续红色血脉,党建工作有底蕴
学院立足百年办学历程,积极发挥学科优势特长,充分用好校本文化和院本文化中的红色元素,将“川农大精神”的传承创新、兴农报国的实际践行、精准扶贫的积极成果、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与党史学习教育等学习结合起来,让全体党员学出学出信仰担当、学出文化传承。一年来,农学院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相关活动的师生共计3000余人次,做到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进。
深入挖掘校本红色资源,传承英烈校友的红色基因,农学院作为江竹筠烈士曾经就读专业学科的办学传承单位,启动“江竹筠红色党支部”创建工作,将江姐、张大成等农科革命英烈校友的红色事迹融入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阡陌农情,保护植物健康,捍卫大国粮仓的学院文化。截至目前,立项创建5个“江竹筠红色党支部”,相关事迹被学习强国平台、四川党建等主流媒体报道。
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开展《农学院“百年砥砺铸辉煌,农心向党谱新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十大系列活动,激励广大党员汲取榜样力量、激发奋进动力。
二、强化支部建设,党建工作有力量
学院实施“党建领航工程”,构建“五个引领”党建工作体系,组建师生“党史校史研学班”,坚持不懈地抓好各师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并以“两微一站”构建新媒体矩阵,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探索构建农学院“622”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农学院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推进方案》,明确组织设置标准化、职责任务明晰化、工作机制科学化、组织生活严格化、党员作用常态化、保障机制精准化“六化”目标,设定责任落实、三会一课、阵地建设等22条具体标准,大力加强系室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弥补党支部建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对标学校党支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持续开展建设“合格”支部、创建“五好”支部、打造“样板”支部工作。通过开展院地、院企支部共建,落实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制度,制定并推行农学院领导班子、党员学科带头人联系优秀青年教师制度等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工作实际和需要,学院依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科研创新团队设立师生融合党支部1个,积极开展依托科研平台、重大项目设置党组织的实践探索。
三、党建业务融合,党建工作有实效
学院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探索“两个融合”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专业和学科建设,支部学科和专业建设成果优先推动乡村振兴,把“围绕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党建+乡村振兴”相融合,组建“农学院乡村振兴党员先锋服务队”,建立“科技小院”党小组,年均20余支队伍赴20余个深度贫困县开展科技服务。
“党建+科技创新”相融合,以“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科创农庄”为载体,发挥党员专家在捍卫粮食安全中的头雁效应,致力于以科技力量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攻克作物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党建工作稳步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农、知农、爱农、为农”使命担当,实现了以党建带业务、以业务促党建的良性循环,得到各地各单位和农牧民的广泛好评。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这一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以科研教学为着力点,以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争取农学院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