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翻开川农大百十余年的厚重历史,每一页都深藏着一段红色记忆。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记录百年来川农大人紧紧跟随党的步伐,铭记奋斗征程、展现百年风华,宣传统战部特推出《百年党史中的川农人》系列报道,回顾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标记川农红色基因,追寻红色初心。
鉴往知来,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
-----------------------------------------------------------------------
民国时期军阀倾轧,民生凋敝。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开始领导人民打破黑暗,寻求光明。在这最初的探寻里,有一些川农人曾留下的身影不可磨灭。他们与国家休戚与共,他们把宝贵的青春和热血献给党的事业,用真真切切的拼搏和奋斗、奉献与牺牲为民族带来崭新希望。他们是深爱脚下这片土地的赤子,是黑暗中奋力高擎火炬的勇士士。
江山如睡夜如磐
目光定位回百年前的西南四川盆地。
1906年秉承着一代中国人“兴中华之农事”以救亡图强的祈望,四川通省农业学校(我校前身)成立,在成都平原竖起了现代农业文明的旗帜。从通省农业学堂到1912年更名为四川高等农业学校,再到1914年更名为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不管名字如何改变,不变的是川农大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不平凡。“不以忧患改其节”,苦难历练铸就了川农大至今不变的坚韧个性。
在建校十余年后,我校正遭遇它百余年办学历史中的第一段艰难。辛亥革命后的20多年里,四川内战连年不断。从1912年到1933年川内发生军阀大小混战470多次,给整个四川带来了深重灾难。1917年4月,我校校舍还曾被滇军占领掠夺,损失惨重。国势衰颓之下,又受连年内战的影响,学校办学举步维艰。1922年,学校教员的薪金一度每月只能领到二至三成,有时还一两个月分文不发,不少公费学生忍饥挨饿。“兴中华之农事”的信念成为川农人强大的精神支撑,在风云变幻的年代始终顽强而倔强地坚持着。
1919年,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狂飙席卷全国。这场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不仅让成都的学生运动蓬勃发展,也引起了文化思想战线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面对这场思想文化的变革,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与时代同呼吸,积极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学校师生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各种追求正义与光明的群众运动中:他们中除了有四川地区革命事业的先行者,还有更多的人,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全省学联开展的成都全市总罢课运动中,为教育经费的独立而争取着;他们为工人开办夜校,身影出现在呼唤工人阶级意识觉醒的讲台上;他们组成学生讲演队,身影出现在新都县城;他们的身影还出现在请愿、通电控诉罪行等多种群众活动中,与反动军阀不懈斗争……展示出不畏强权团结战斗的英雄气概,用信仰和鲜血书写的一份份川农大红色档案,铸就了川农大的红色基因,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右木:长夜里点燃星火
进步运动和思潮不断影响着四川文化教育界。四川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此时正集结在各学校中为进步事业培养后备力量,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教师王右木便是其中之一。
王右木追寻救国救民道路的理想,考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经济系。留学期间,他与李大钊、李达等结识,与进步学者来往密切,深受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主张影响。当他1918年获经济学士学位回乡后,拒绝了填补省议员位置的机会:“我到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现在我从日本回来,当然是准备去革命的。准备和普天下的劳苦大众一道,共同努力,摧毁这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他放弃优渥生活,与旧式家庭决裂,1919年夏到成都高等师范学堂任学监并教日文。1920年8月以后,他又选择来到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兼任经济学教员,因为这里正是接触过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青年在成都最集中之地。他的到来开启了川农大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里,他利用课堂深入浅出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尖锐批评当时空喊“实业救国”的人,引导青年思考国家的前途:“中国政治问题不解决,经济问题也不可能解决,实业就没有前途。”
这年暑假,33岁的王右木奔波4000多里赶赴上海,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施存统等多位志同道合的战友交流各地筹建党组织和《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他返回成都几个月后,四川地区最早的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群众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在他的筹建下诞生。读书会组织成员阅读社会主义书籍和进步报刊,我校不少学子正是其中成员。至此,四川革命的星星火种已经播下,红色基因融入我校血脉。
《人声报》创刊号
1922年2月他创办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旬报《人声》,自兼社长和主笔。1924年春,他又根据党组织决定出任《甲子日刊》主笔。这些刊物如战鼓,唤醒了群众,振奋了无数热血青年,使其中一些甚至直接走上了革命道路。
王右木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而且是领导群众运动的革命家。1922年,在学校缺乏经费难以为继的关头,他和革命同事一起领导了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群众运动。同年10月,他着手创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执行委员会,被选为执行委员。在他的推动下成都市劳工联合会于1923年5月1日成立。他指导青年团员在我校开展平民教育促进工人智识,提高工人阶级觉悟。在他领导下,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爱国进步学生运动,有力地震慑了反动军阀政府,扩大了团组织在四川进步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影响力。
经王右木广泛发动,四川群众的阶级觉悟大为提升,马克思主义日益深入人心。1923年底,他根据党中央指示,建立了四川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成都独立一组并出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
1924年,他在广州参加完党的重要会议后,经广西、贵州步行返川。途经贵州土城时不幸被反动派杀害,年仅37岁。
王右木在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播下的火种并未因他的牺牲而熄灭,他将生命的火种和信仰传递给了一批进步学生,引领他们成长为四川早期党团组织的骨干力量,用一腔热血为四川革命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王右木生前战友、原四川省副省长张秀熟曾这样评价:“右木同志一生红如烈火,他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事业,他是播种机,他是先驱者,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我们的后代也要一代代地学习和传承他的精神。”
郑佑之:领导农民运动的“川南农王”
在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1913年我校校名)殖边科招收的首批学生中有位21岁的青年郑佑之。后来的他成长为了四川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农民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的开拓者,川南党组织的创建人和卓越领导人,在地下党人中有“四川卡尔”、“第二马克思”、“川南农王”之称。
郑佑之从小深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与启蒙,他怀着为开发祖国边疆而奋斗的志向1912年进入我校殖边科学习。求学期间他勤奋刻苦,然而因家庭经济压力他未能完成三年修学期限就辍学了。但回家后的他继续秉持在四川高等农业学校养成的胸怀天下的求知精神,积极阅读进步报刊杂志,留心时局政治。
郑佑之目睹民国各种乱象常感悲愤异常,失望的他开始寻找救国救民之他法。十月革命后,郑佑之接触研读马克思主义,在其中他找到了为整个国家带来曙光的力量。
郑佑之致恽代英的信
1920年-1922年间,郑佑之在宜宾通过办小学、当教员的机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此时,他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结识,并多次书信往来。1922年,在恽代英介绍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常与王右木等联系,在党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
他在走上革命道路的同时还帮助身边的人提升思想觉悟。在他推动下,川南党组织培养了大批优秀党员,其中他的妻妹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后来更成长为抗战中的民族英雄。
1924年,郑佑之根据上级指示,到宜宾县古罗乡开展平民教育,宣传马列主义,启发农民觉悟,培育革命力量。同年,他担任县教育局视学,创办了多个进步刊物,将大批党团员安排在教育战线上。在他领导下,宜宾的反帝爱国运动浪潮同步推动了学生、青年、妇女、工人等群众组织蓬勃发展。1926年1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宜宾的首个地方组织——中共宜宾特支即告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郑佑之当选为书记。从此宜宾各级党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和进步青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热潮。国共合作期间,郑佑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街头宣传,举行游行,散发传单,发动群众开展与军阀、土豪劣绅的斗争;他亲自组织川南农民自卫军,反抗苛捐杂税,与大肆搜刮民财的地方军阀相抗衡;他指导宜宾妇女群众到驻地宣传军阀恶行……声势浩大的抗捐运动震动全川。此外,郑佑之还派三名中共党员赴广州参加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三人返川后都成为四川地区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宜宾军阀开始大肆镇压革命。郑佑之没有退却,反而迎难而上创办《夜光新闻》宣传革命,创立农民协会团结农民,组织农民运动,开展斗争。1929年至1930年,郑佑之当选为中共四川省委委员。1930年他被调往重庆,先后担任中共川东特委、合川中心县委、江巴中心县委的领导工作,继续领导和组织工人、学生和贫苦群众开展运动。他还根据自己多年发动农民斗争的经验,向党组织提出了建设农村游击队的建议,但因当时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占据上风,他的意见未能得到认可。
后来党在重庆的多处组织被暴露,多人叛变投敌。1931年12月,郑佑之在转移离开重庆前被捕遇害。
郑佑之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培养了众多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特别善于发动农民进行革命运动,是当之无愧的我党早期著名平民教育家和农民运动领袖。
康明惠:为革命事业传薪播火
在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林科就读时,康明惠加入了王右木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他深受王右木影响,逐步成长为其得力助手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后成为四川党团组织的骨干成员和参加党领导的重大革命事件的重要人物,播撒革命火种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康明惠入读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名册
1920年秋,康明惠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他不仅刻苦学习,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与四川农校其他6位同学一起组成马克思主义读书小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风雨无阻。这期间,各类进步刊物使他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1922年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创立,康明惠被王右木推荐入团。青年团先后建立了11个支部,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支部便是其中之一。康明惠入团后,随即成为学校在四川教育经费独立运动中的重要领导者。他积极奔走发动,为运动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3年,康明惠在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届执委选举中被选为执委委员。面对团内初创期的矛盾,康明惠坚决斗争,为维护团内团结付出了巨大努力。同年,康明惠受王右木委派,回家乡温江县(今成都市温江区)考察。通过调查,康明惠提出了武装革命夺取政权的主张,成为党的历史上较早正确地提出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先行者之一。
在王右木指导下,康明惠在四川农校开展平民教育,创办了工人教育班并任班主任,招收了农民、不同行业的工人50余名。
此后,康明惠在成都地方团当选第三、四届执委委员,兼任川省学生联合会秘书和省民权运动大同盟庶务股主任。他负责团组织日常工作的开展,通过与学生界、工农界的联合,使得党、团组织活动得到了广泛支持。正是由于康明惠等的不懈努力,成都地方团组织在军阀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顽强生存,为后来四川党组织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
1924年,康明惠应党中央加强国共合作的要求,与王右木一起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王右木牺牲后,康明惠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矢志不渝,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25初,受党中央委派,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工兵科。在军校,他加入周恩来组织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右派分子展开斗争。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排长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四·一二”政变后,康明惠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1927年底,他返回温江开展革命工作。回家第二天,他便被反动势力以共产分子名义逮捕,后因查无实据被释放。白色恐怖之下,康明惠没被吓倒,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进行地下工作。他以农学专长为掩护,利用培育果树、养蜂等社会职业开展活动,团结进步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党的方针,逐步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
1929年,康明惠与川西特委取得联系,并组建了温江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当时革命形势十分复杂,经费困难,他不惜变卖自家田产七十多亩用以支持革命,亲友闻讯纷纷指责他为“败家子”。1930年,康明惠经老同学保荐出任温江保卫团第三区团长,这一身份成为他开展革命活动的良好掩护。
他因工作需要常奔走于成都、温江两地,引起了反动当局注意,他的党员身份也随即暴露。1931年,面对反动当局大肆搜捕,省委决定派他前往江西苏区工作。这年11月暂住上海期间,康明惠向党中央做了《关于四川政治经济状况的报告》,分析四川经济政治形势,并提出发展建议。不久,他离开上海前往江西,在途中失踪。1988年,康明惠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历史不会忘记,星火还在传递。王右木、郑佑之、康明惠等播下的革命火种,点燃了黑夜中的火炬,照亮了革命前进的方向。如今,黑暗退却,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永远铭刻在每一个川农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