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川农大百余年办学历史上,引爆辛亥革命的四川保路运动的关键转折事件——“水电报”,其真实发生地是在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的农事试验场,革命党人曹笃、朱国琛、蒋淳凤等我校师生是保路运动的重要领导者;我校师生王右木、康明惠、郑佑之(著名抗日英雄赵一曼入党介绍人)是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四川党团组织创立者;杨开渠教授在抗战时期对四川水稻增质增产的研究,强有力地支持了全面抗战时期的粮草供应;新中国成立前后以江姐为代表的我校革命英烈校友们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取义成仁的壮丽诗篇。为钩沉史实,深入挖掘提炼川农大红色基因,现特推出“川农大红色档案”系列考据报道。
------------------------------------------------------------------
一、保路事起与“水电报”
1911年6月,清政府悍然将民办的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并出卖川汉铁路主权,引发声势浩大的川人爱国保路运动。川督赵尔丰为平息此次事件,诱捕保路同志会领袖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九人,致使民众义愤填膺,数以万计的人前往督院请愿,强烈要求释放蒲、罗等九人,赵尔丰竟下令开枪,打死30多人,史称“成都血案”。赵为封锁消息,下令紧闭城门。为联系外界发展起义,曹笃、龙鸣剑从南门附近缒城而出,奔赴农事试验场与场长朱国琛一起,在试验场工人的帮助下,于数百小木块上写下“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救”,风干后涂以桐油防水,投入锦江顺流而下,将消息传遍川西南。川人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迫使铁路督办大臣端方从湖北引军援川,造成了清政府湖北军事防御的空虚,革命党人借机发动“武昌起义”,一时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多省竖起反正的大旗,清王朝土崩瓦解。正如孙中山先生后来的评价“四川保路同志会与保路同志军实为吾党辛亥革命军兴之始,如果没有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或要再迟一年半载。”
“水电报”的成功发送是革命成功的“转辙器”。“水电报”使消息传遍全川,是四川本土革命运动向全国方向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如前所述,“水电报”发送地点在农事试验场,那么,该农事试验场与当时成都唯一的农业学堂(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川农大最初的前身机构)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二、目前关于“水电报”发送地的两种说法
各种相关文献显示,有关“水电报”的发送地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南门外的农事试验场(图1),一说在东门外的九眼桥农事试验场(图2)。
图1:张本武《辛亥革命时用“水电报”的来源》
图2:自贡市介绍富顺籍名人曹笃的《大安区志》中的相关文献
因史料记载到龙鸣剑和曹笃从南门遁出,因此研究者多判断“水电报”的发送地在南门外农事试验场,但也有少数人持发送地位于九眼桥(东门)农事试验场之说。
三、“水电报”与川农大
其时,作为四川唯一的农业学堂——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在成都拥有两处农事试验场,分别位于成都东门外和南门外,当时曹笃负责的农桑科与朱国琛负责的农事试验场也都隶属于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将另文详细论证),故而无论“水电报”发送地被指认是在南门外还是东门外,都应在四川通省农业学堂试验场。
东门外的农事试验场是成都最早的农事试验场,1906年农业学堂建立之初就划该地为其试验场(图3)。但该地狭小,仅有二百余亩,因此当时的学堂监督许涵度曾多次呈请划拨另一处作为农事试验场(图4)。据史料显示,在1909年又划拨南门外100余亩为农事试验场(图5),南门外试验场于1909年建立,与朱国琛任场长的时间一致。
川督赵尔丰下令封城后,曹笃、朱国琛就是在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农事试验场工人的帮助下成功发送了“水电报”。
图3:四川教育官报《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章程》
图4:洪守汝《源条陈农务应办各项文并批》
图5:农林公报《四川农务成绩说明》
四、结论
综上所述,保路运动时期“水电报”的发送地点应是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的农业试验场。蚕桑学科负责人曹笃、农场场长朱国琛、农场工人都参与了“水电报”的发送。“水电报”的成功发送使“成都血案”的消息传遍川西南,保路同志迅速起义,多地响应,成为辛亥革命的关键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