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农业科技扶贫的川农答卷

——记四川农业大学农业科技扶贫之路

2020-10-29 10:36:23作者:张惠 审稿:江英飒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悠悠办学史,殷殷三农情。在川农大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秉承“兴中华之农事”的办学初衷,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川农答卷。

恪守初心 走出科技扶贫新道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川农大的历史既是一部“为农、兴农、强农”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充满艰辛的扶贫历史。一代代川农人用“川农大精神”彰显了自己的三农情怀,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农业发展的过程。

从1956年迁雅办学以来,学校便长期致力于雅安当地的农业科技扶贫工作。1983年,学校与成都市大邑县签订第一个校县合作协议,标志着学校的扶贫道路从雅安正式走向全省。

早期,为切实解决全省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学校重点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展开科技攻关和推广,逐步形成“冈•D型”杂交水稻、“川单”系列玉米、川农系列小麦等适应四川粮食主产区推广应用的新品种,作物新品种占部分市县种植面积的5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四川粮食产量。同时积极开展地方畜禽品种选育与杂交利用以及饲养关键技术研究,畜禽养殖效率提高80%以上,催生了四川饲料工业的诞生和快速发展。后期,学校又针对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从农业主产区深入到盆周丘陵地区和盆周中低海拔地区,扶贫目标也从以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拓展到针对性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让广大群众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2013年以后,四川贫困面由盆周中低海拔地区缩小至中高海拔地区。针对贫困县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农业产业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人才和农业科技缺乏等特点,学校聚焦88个贫困县和45个深度贫困县,深入研究扶贫办法,提高扶贫科技含量,力求让各种“治贫方”、“脱贫方”、“致富方”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见效。

37年来,学校从着眼解决温饱问题到着眼全面脱贫奔康,从助力消除四川绝大部分地区绝对贫困到助力消除四川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一项项战略部署的转变,不仅仅是学校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时代印证,更是川农人恪守初心、勇担使命的生动写照。

勇担使命 构建科技助农新体系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学校深知农业科技扶贫绝非一日之功,深深扎根于贫困地区,根据当地社会和自然条件,选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构建新机制,传播新理念,创新新模式,构建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体系,走出了一条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农业科技扶贫道路。

这是一场高站位的战略部署。学校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校领导带领团队深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贫困地区超过12次,实地了解群众的脱贫需求。制定《2015-2020科技扶贫工作方案》,明确扶贫主要任务及对口帮扶重点工作,并设立了每年200万元的科技扶贫专项经费,用于扶贫新技术、新品种和对解决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问题的研发。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充分体现扶贫工作的权重,每年评选10名扶贫先进个人,并单列经费用于奖励表彰,同时鼓励学生到贫困县就业创业或参与扶贫社会实践活动,在评优评奖方面给予重点关注,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这是一项多举措的扶贫模式。学校不断深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政府+专家团队+基地+农户”等复合型推广服务模式,近年共建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60余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1个、专家大院47个、博士工作站63个。重点构建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主体,“市级总站—县(区)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三级科技服务平台的“雅安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全省不同区域拓展,新建了5个分院。针对贫困地区农业科技需求不一、人才缺乏等问题,学校加强与中国农大深度合作,大力推行“科技小院模式”,目前已建立科技小院11个,切实打通了科技服务农户与精准脱贫的“最后一公里”。

这是一批“对口”型的人才保障。学校紧紧围绕扶贫需求,加强服务“三农”紧缺人才和扶贫攻坚实用人才培养。遴选300余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成60余个不同类型对口帮扶科技服务团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定向招收及培养5300余名贫困地区学生,鼓励学生到贫困地区锻炼和就业,每年毕业生入选“一村一大”和进入基层工作超过1000人,有效地补充了地方经济发展人才资源。同时通过短期培训、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先后举办各类专题讲座400多次,进行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2000余次,培训基层干部、实用人才和农户5万余人次,积极为贫困地区打造本土人才。

这是一套高效能的成果转化。学校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号工程”,出台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方案,将成果转让经费及后续收益比例调整为课题组75%、院(所)20%、学校5%,极大地调动了转化成果的积极性。近年培育的超级稻宜香优2115、饲草玉米、天府肉猪配套系、川早核桃、夏黑葡萄、拉宾斯甜樱桃等新品种,研制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果药套作模式、花椒特色经济林培育、肉(牦)牛高效健康养殖、种养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等新技术,产出的八月瓜系列、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酥油茶系列饮品等新产品,在全国全省及贫困地区得到广泛推广,为贫困地区打造支撑产业和特色产业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这是一条循环式的品牌打造。学校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优势,与成都市深度合作,牵头建设都市农业新型产研院,并成立川农牛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线上“川农牛e购”、线下“川农牛鲜生体验店”的运营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目前已覆盖雷波县、盐源县等10余个贫困县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除川农牛e购平台外,还包括盒马鲜生、高端商超山姆会员店、华润ole超市等,创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通川农牛e购“疫情防控馆——免接触配送”,有效解决了因疫情导致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同时积极发挥高校需求优势,鼓励师生员工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每年集中向贫困地区定向采购600余万元的水果、鸡蛋等扶贫农产品。

砥砺前行 谱写精准扶贫新成就

“川农大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助力农民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省委书记彭清华2019年4月来校考察时说得这段话,既是对学校农业科技扶贫的高度肯定,更是全体川农人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37年来,学校农业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圆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人才支撑卓有成效。选派50位专家赴地方挂职科技副县长或副局长,派出各级科技特派员600多名,组织2000余人次专家到贫困县(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95位专家入选四川省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省级专家,30余位专家被人社厅聘为科技服务专家,300余人(次)专家入选四川省科技厅“三区”人才项目,形成了多层级、广覆盖、机动强的人才支撑体系,为贫困地区培育大批有利于乡土发展的各类领军人物。自80年代以来,累计培养农业领域学生20余万人,近70%毕业生服务我省现代化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覆盖全省183个县,其中200余人担任市县区领导,1万余人成为基层重要农技人员,近11%毕业生成为贫困县扶贫攻坚中坚力量,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成果成绩斐然。先后新增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审定新品种(系)74个,获授权发明专利537件,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使作物副产物利用率提高30%、生猪发病率和抗生素用量降低30%,被农业农村部作为我国养殖端限制抗生素、保障肉产品安全主推技术广泛推广。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在省内外45家企业推广应用,累计创经济效益近80亿元。获201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成果,被列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工作要点”加快推广应用。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主持完成《四川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四川省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四川省“十三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等项目,先后为广安市、巴中市、凉山州等地编制农旅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方面规划170多个,20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和省领导重要批示。高质量完成四川省2016-2020年度精准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四川省脱贫攻坚考核评估、国务院扶贫办和四川省等委托的23个贫困县摘帽第三方评估工作及100余个贫困县的年度考核评估工作。

——扶贫工作广受好评。2017年学校入选《“绣花”功夫——四川脱贫攻坚案例》,2018年和2020年分别获评教育部第1届、第3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2019年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志愿者扶贫50佳案例,先后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乡村振兴这个总战略,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负强农兴农使命,每年拿出1000万,重磅推出《四川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全面实施“三大服务计划”、抓好“四大示范工程”、健全“五大服务机制”,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