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大在条件艰苦的雅安办学43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培养了以周开达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为四川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为我省的教育事业、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川农大为什么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一流的成绩?这是因为川农大的领导、教师对国家有一种“为国分忧、为民谋利”的奉献精神,对事业有一种“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精神,对工作有一种“极端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科研有一种“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
省教育厅厅长杨泉明指出,“川农大精神”既是川农大成功的经验,也是我省教育战线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经验和财富的形成和积累,是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邓小平理论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全省人民支持关心的结果,同时也是川农大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几十年来无私奉献、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励精图治的结果。
当前,西部大开发正紧锣密鼓,催人奋进。
“川农大精神”正是西部大开发所需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加快西部大开发,实施省委提出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学习“川农大精神”,对于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我省教育战线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我省教育战线的干部、教师应认真学习川农大精神,像川农大人那样,爱国敬业,做好自己的工作,让川农大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