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赖松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养牛和养兔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首届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4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10余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出版著作13部。
敬业奉献,诲人不倦
“赖老师上课讲的每一个知识难点都是深入浅出,每一项技术都是实际应用型的,每一个例子都是亲身体验型的,每一句话都是个金点子。所以到现在有很多上课内容我们都还记得。”提起赖松家,已毕业的王玲、陈仕毅仍对他的课程印象深刻。
赖松家在谈到工作感悟时说的最多的就是:“立德树人”是立岗之本,爱生如子是敬业之基。留校之初,为了把每一堂课讲扎实、讲生动,他一心扎进了图书馆,做了海量的笔记;不断旁听优秀老教师的课,总结了数不清的授课技巧;无数次穿梭在教学楼到农场的路上,将所学养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成一篇篇体会与心得。辛勤、用心的敬业与奉献精神让他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同学们爱听他讲课,也喜欢课后找他探讨问题。有次课后一个学生找他讨论问题时,提到想有机会去大型牛场看看,赖老师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走!我开车带你去。”简单一句话,深深印在了学生心里。
今年疫情突发,需要教师们进行网络授课,赖老师二话不说,立即找来课题组成员探讨使用什么软件、如何更新课件、怎样有效上好在线课等问题。谈什么辛苦、计较什么成本,一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够了。
精于专业,造福社会
在很多公司和农户的心中,“赖松家”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有了这块招牌,一头头牛、一只只兔就能起死回生,就能高效生产。
曾经有一家奶牛企业出现了奶牛死亡率高而久久找不到原因的状况,该企业负责人经人引见找到赖松家。赖老师到生产现场仔细查看奶牛症状,研究奶牛生产记录,询问工作人员细节问题,经过一整天的仔细诊断,终于找到了原因。奶牛企业采取了赖老师的建议和饲养策略后,奶牛死亡淘汰率很快就降低了80%。
新津一个兔场曾出现了幼兔死亡率特别高的情况,赖松家同样深入探究原因,认真制定治疗策略,不出一个月幼兔的存活率就提上来了。今年5月份,有一家云南的肉兔养殖户出现仔兔突然大量死亡的现象。赖松家听说后万分焦急,可当时他胸口软组织挫伤无法亲自到现场查看诊断,他就更着急。最后经过多方沟通,他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养殖户,问题才终于得到解决,他紧皱的眉头舒开了,可以安心地喝上一杯他最爱的浓茶了。
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让企业和养殖户们对他信赖有加,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这样的故事也实在是不胜枚举。“本职工作而已,我的知识能在社会中发挥作用,这比什么都值得。”赖松家总是轻描淡写。周围的同事赞他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科技兴农,家国情怀
赖松家在田间地头长大,从小就喜欢农业。高中老师根据他的爱好,建议他报考了四川农业大学。从此他就正式踏上了“爱农兴农”之路。1991年毕业留校后,为了更了解自己所学、所爱的专业,他听从导师的建议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攻博期间,常常要外出采样,很多采样地点在山区,没有公路,只能走上去、爬上去,有时仅为了采集一个样品,需要折腾两三天。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他从未抱怨,“我们川农人,一定要自强不息,决不言弃。”就这样,他走遍了祖国10余个省份,共采集了23个牛品种、200多份组织样品;等到博士论文完成时,他整整瘦了16斤。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其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赖松家作为农业学科的教育者、科研工作者,倍感农业教育大有可为、使命光荣、重任在肩。他鼓励年轻老师多做事情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咱们不仅要爱农,还要多想怎么兴农”。课题组同事都知道他有浓厚的“科教兴农”情怀。为了让团队的教学科研紧跟时代发展,每天他都要读几篇英文文献,每月都要研究生做读书报告,每年都要总结国内外文献研究报道中所取得重要的进展。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赖松家一直谨记于心,默化于行。他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一项项新技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农业发展贡献属于川农科研人的一份坚实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赖松家的“家兔SNP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新技术”得到了广大养殖场的采纳,仅此一项技术成果转化就使的养殖户们新增利润2亿元,赖松家还力推牛、兔新品种及新技术,累计取得社会经济效益10余亿元。
“心系三农,振兴中华”,赖松家身体力行,同时也在为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将川农大的精神火种继续传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