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精神征文】“川农大精神”的哲学审思

2020-09-16 17:18:36作者:熊小果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数:

  

“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是数代川农人呕心沥血之凝结、薪火相继之传承的精神,是为川农大精神。在每处醒目地标识“川农大”的地方,其明确的文字表述便会映入眼帘里、浮现脑海中。翻开川农大的煌煌历史,遍览川农大的磐石镌刻,川农大精神似乎已有确凿的定论。犹如雕琢而成的丰碑,川农大精神是川农大前进的指引、川农人行走的路标。随着时代的变迁,于后辈川农人(的我们)而言,川农大精神既是如此熟悉,又是那般陌生。熟悉着川农大的历史形迹,却陌生了川农大的精神灵魂。这些陌生在川农人和川农大精神之间,慢慢地建筑起一道隐形的隔阂。而唯有深究川农大精神的根本,才能透视时代变迁带来的陌生,方能寻得川农人百年树人基业的不变初心和共同始终。

理解川农大精神的内涵应从大学精神的一般规定开始。通常来讲,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一定的社会人文和历史环境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积淀和凝练,逐渐形成的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价值观点、理想信念、形象气质、个性品味等。[①]一方面,该描述性定义显明,大学精神根本在于大学人的精神;另一方面,它在强调大学精神独特的殊相品质的同时,抛却了大学精神一般的共相。恰恰,这一视差提供了我们理解川农大精神的两个极为有趣的视角。

首先,从川农人的视角理解川农大精神。似乎,川农大精神根本在于川农人精神这个观点是不言自明的,可实则不然。当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践行川农大精神”“川农大精神如何”“我如理解川农大精神”“川农大精神激励着我”等系列言词的时候,川农大精神已被理解为外在于川农人的理念实体或价值符号。这里暂不理会“如果不这样表达,那该如何言说”的置问(因为,这个置问有道理,却不是这里辨析的问题)。一方面,川农大精神是业已沉淀的抽象的共同价值,它被当作物化的存在。是以,这般言词的前提已经昭示了,言说者和言说内容的分裂状态。另一方面,作为历史既定的规范内容,川农大精神本质上是前辈川农人的精神。是故,这样的分裂状态又意味着,言说者与川农大精神的凝铸者之间的思想断裂。这便是陌生感的发生机制。陌生感的肇因无外乎三点,时代环境的变迁、物质结构的变易、人心格局的变化。上述两方面揭示了川农大精神的基本属性,它是历史的,也是生成的,历史中的生成和生成中的历史的川农大精神就是川农人的精神。在既定意义上,它是前辈川农人精神的凝聚和结晶;在未定意义上,它是前后辈川农人精神的生成和流变。

而生成和流变,可以是连续的,也可是间断的。当后辈普遍习惯于朗读体例公文、文化校史、宣传新闻中“川农大精神”的时候,一种隐忧便深埋其中。如此习惯断隔了川农大精神的历史生成和生成历史,造成了川农大精神的失落和基因遗传的断代可能,产生了一种隐形的但却是深度的缺失性承认与认同。在生成的意义上,川农大精神当为川农人的精神;在流变的意义上,川农人的精神实为川农大精神。这绝非无意义的同义反义,如果,能够理解时代环境、物质结构、人心格局对二者形塑的历史生成性影响的话。可见,何为川农大精神可在两个层面予以规定,一个是既成的物化层面,一个是生成的流变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常见的,亦是不彻底的。因为,倘若不能在第二个层面秉持自觉的内生性态度,那么川农大精神就无法鲜活起来,便只能在日渐疏离的时间中咀嚼着昨日的言语。精神无法通过外部赋予或反复言说的方式,汲获自己生命的给养。但这不等于说,时间的过往和人物的易迁即为精神的发展,而是讲,每一个川农人都应深知,自己既是川农精神的“解构”者,也是其“建构”者。所以,川农大精神的继往和开来之根本,在于川农人的继往和开来。

如果,从人的视角理解川农大精神是理解所有大学精神的第一视角,那么,在这一公共性中理解大学精神的特殊性便是要紧得多的问题。在厘清川农大精神的根本所在和生成属性后,如何在第一视角的基础上,理解川农大精神的质的规定,也就是辨析川农大精神内涵的殊相和共相呢?川农人的精神何以标识自己的价值理念呢?似乎这是个令人惊诧的设问,其实这是个为多数人所忽略的本质。

通常情况是,人们以为,对某一对象进行规定后,该对象便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成其所是和其所独有的质,即区别于他者的自身的殊性。然而,这是对事物殊相性质的最大误解。大学的普遍平庸化和大学精神的普遍失落的理念危机之根源,[②]可追溯至此。这一误解可从两个方面予以澄清。第一,作为类本质的大学精神的普遍规定,是作为具象的大学精神殊相性质的前提。易言之,只凝视自我限定的大学精神是不可能有其特色的。那么,大学精神的类本质的普遍规定是什么呢?求真和求善。求真为实、求善为美,这是大学精神所有一般规定中最根本和最基础的规定。其他如科学、自由、批判、开放、超越、民主、实践、应用、创新者,均从属于求真和求善之精神。第二,具象的大学精神的殊相性质,呈现在大学精神的类本质普遍规定的对象化过程中,这个对象化过程表现出的气质就是作为殊相性质的大学精神。因为,共相与殊相的区别不是空间式的并列关系,“不同”并非特殊,特殊是共相历史性生成中的那些成其为独立个体的性质。可见,殊相的性质不是被外在规定的,而是共相的生长和外化。

在明白了共相和殊相的关系后,便可对川农大精神作一番思辨性的回观。在日常观念中,我们总是从两个狭隘的角度谈及川农大精神,一是既定内容的规范角度,一是特殊孤立的个体角度。这两个角度割裂了川农大精神内含的一般和特殊两重性质。第一,川农大精神的类本质规定,依旧是求真和求善。川农成其为高等学府并具有高等学府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品质的原因正在于此。真是世界的本性规定,善是人类的价值规定;前者在探索世界本真,后者在滋育人文美德。由此在一般意义上,川农大的办学理念、治学理念、校训等都属于川农大精神的应有之义。川农大精神是川农大风貌气质、观念价值等的整体呈现,它并不独立于川农大其他的价值理念。第二,川农大精神的独特性是川农大精神一般规定的历史生成性。它可分为两个维度,其一,是川农大校史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价值。我们用凝练的语言将其概括为“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这也是川农人日常言语的川农大精神,是前辈川农人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经历践行环节的理念积淀。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它们是对前辈川农人精神的概述,其本身并不表明精神的任何独特性,它只有在表述川农人的精神的时候,才能获得川农大精神的殊相性质的那种规定,而这种规定的获得是在生成中实现的。所以,其二,是当下川农人正在展现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价值。生成性是川农大精神的生命性,它不但言明了川农大精神概述背后的深层内涵,而且指明了新时代川农大精神新内涵发展的存在论依据。这也是文初言及的陌生感的根源,即川农大精神的生成性困境。那么,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川农大精神呢?

严格说来,这无法通过学究讨论获取答案,也无法在文献章典中得到规定,虽然,有学者对此阐述了不少颇有见地的看法[③][④][⑤]。例如,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大学精神,新时代创新淬炼大学的一流精神就是要体现“复兴中华、培养人才、科学报国”的初心和“关怀人类、包容互鉴、勇攀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胸襟。[⑥]这一认为和观点自然是正确的,但这一认为和观点却不构成新时代大学一流精神的那种应有之规,因为,前者是中国大学精神理念的普遍追求,后者是人类大学精神理念的普遍特征。不过,无法通过学究讨论和文献章典获得答案,不等于无法讨论这个问题。

新时代,我们川农大身居国家“双一流”高校行列高起点。川农大精神内涵的新发展不是在文字表述上添加新内容,而是如何实现川农大精神应然的那种高境界。实现好川农大的内涵式发展,就体现了川农大精神的特质。所以,每一位川农人都应该在新时代,从爱党爱国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强农兴农中求实创新,全力为一流农大而奋斗拼搏。



[①]张强忠,李成恩.论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90.

[②]杨雪,陈仁,张振.大学启蒙精神的现代性危机及其根源[J].湖北社会科学,2017(3):167-174.

[③]刘庆昌.新时代中国大学精神的重构[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39(3):161-170.

[④]颜晓红,刘颖.以一流大学精神推进现代大学治理[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25-27.

[⑤]章维慧,殷学东.以一流大学精神引领“双一流”建设[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1):35-40+47.

[⑥]吴朝晖.新时代中国一流大学精神建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14-19.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