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本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把它写在纸上过于单薄,传于口中又过于缥缈。只有当你真正理解,并努力实践至继续传承,才更能体现它原本的意义。
初识川农大精神,还是我未入学的时候。那时候刚分班,得知要进行班服设计比赛,于是同学们积极参与,希望为班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也慢慢了解到了川农大精神—— “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可那时候对川农大精神的理解,也只停留在班徽的意义符合学校精神的主题之上,并未深刻体会到这十六个字的含义。后来竞选班委,我主动竞选团支书一职,希望能在这个职位上为同学服务并锻炼自己。在大一这一年的历练之中,我更加理解了川农大精神它本身的含义。
孙中山有言:“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诚然,爱国情怀、青年担当,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及世世代代人都必须牢记的使命。“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是我们川农大精神对“爱国敬业”的切实体现,是川农大永恒的底色,是川农大精神的核心。学校为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追逐着兴农报国的梦想。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现如今每周的青年大学习、每月的团日活动,这些都是我们青年了解党、认识党、学习党的基本渠道,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学习、努力践行并积极宣传。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抱怨的。”这句话让我想起高考时挂在班级里的横幅——不奋斗,我们要青春干什么!没错,“艰苦奋斗”这几个字足以表明川农大人的决心与毅力。川农1956年迁至雅安独立建校,多年来,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生活困难。然而,就是在这样一般人认为不可能办大学的条件下,川农人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历程。用原经管院院长何训坤教授的话来说,这是一次新的开头、新的生活、是孤独的。但我们川农人“以中有足乐者”,又何畏孤独!况且有名师指导、知识为伴,我们又何曾孤独!我们白手起家,荣获国家一个个奖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这正是川农大艰苦奋斗、砥砺拼搏的结果。我们初入大学,也遇到过许多困难,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不能因为一点点小的挫折就退缩,“艰苦奋斗”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用行动去实践!
川农大有今天的成就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全体川农人共同奋斗、不断创新的成就。正如周小秋教授与他的团队,共同克服困难,不断坚持创新,坚守川农大精神,最终取得成功。无论是小班、部门还是工作室,这都是一个个集体,每个人都应当为集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团结进取。“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团结的力量不可估量,唯有如此,才能共成大事。并且,在团队合作中,更不能缺少创新意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进步与突破。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怀梦来到这里,希望拼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在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我愿你紧随川农大精神,逐梦千里,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