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精神征文】实实在在的川农大精神

2020-09-16 15:33:30作者:何晴茜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点击数:

  

作为一个川农人,我无疑是自豪、骄傲的。作为一个川农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发扬与传承川农大精神,并非写在纸上,挂在口边,而是通过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川农学子用切实用的行动去展现,何为“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

“爱国敬业”是川农大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作为中华学子应该秉承和弘扬的精神。农大作为一所拥有112年历史的高校,无论是成立之初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还是当下举全校之力,“扶规、扶智、扶产、扶技”,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同步实现小康,一代又一代川农人坚守岗位、一心为国的初心从未改变。新时代的川农大早已不局限于农学,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川农人也将去往各行各业,但无论我们要走向何方、去向何处,都要时刻握好传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续写好这一份初心。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要记住我们是一名川农人,代表着川农大的形象。

“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是川农大优良的传统。它展现了川农大人的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学校今天拥有的累累硕果都是川农人不断砥砺前行所结的果实。西南高校首篇《CELL》论文的作者之一、我校陈学伟教授在领奖时也多次强调:“这是所有合作伙伴通力合作,一起拼出来的成果”。“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这个信息与知识更新迭代异常迅猛的年代,单打独斗只会让我们力不从心,学会团结合作,以团体的力量去拼搏未来,我们才会会迎来无限精彩。

周开达院士,作为“中国杂交水稻亚父”。从他决定采用籼亚种内品种杂交技术开始,就开始了他科研路上的冒险。面对质疑和失败,周开达院士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他想要研究出成果的决心。周开达和他的同事们,为到达实验目的地,多次乘车渡海。住的简陋的房子,头上老鼠叫,风吹沙迷眼;每天早下田,晚收工,中午骄阳似火也不能休息。但是,终于历经千辛万苦,周开达院士和同事们在一系列的测交和回交后,终于成果得出实践成果。同时,此次的巨大成果,使他又开始了新的科研征程。

“求实创新”是川农大不竭的动力,大学的使命,就是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文化、创新科技、为广大学子和科研人员营造一个具有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氛围,不仅作为川农学子的我们需要不断前进,不断创新发展,学校老师们,作为科研人员,同样需要不断去创新。就如我们学校的周小秋教授,在今年5月30日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上,我校动物营养研究所周小秋教授荣获创新争先奖状。

周小秋教授,长期致力于淡水鱼类的研究,填了补我国水生动物营养研究在全国农业高校中的空白领域 。从事科教工作30年以来,周小秋教授始终忠于选择,将老一辈川农人缔造的“川农大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沉稳、执著、专注……这是周小秋教授身上的特质。在他眼中,如果没有学校的教育与培养,没有前辈的榜样和精神影响,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和学校平台以及文化传承,没有学校近年来的改革创新,没有一系列创新性激励政策和大力扶持,没有身后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人单枪匹马很难获取任何成就。他用勇于开拓的科研精神和坚持到底的勤奋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以强大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为水产动物营养事业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专家们的言传身教,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师生,使川农大精神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延伸。在拥有如此文化底蕴的川农大中,我们要在“川农大精神”的陪伴下,让我们的人生故事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