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前,在西南一隅,一个名为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的学校建立于成都,它便是后来的川农。其漫长办学历程中的种种之艰辛,总结于今日,便凝结为后世所瞩目的“川农大精神”。时至今日,如何理解感悟“川农大精神”便成为了当今每一个川农人的重中之重。
川农建校已百年有余,回首过往,不难从其中看出何为“川农大精神”。时值公元一九零六年,那时的神州大地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烽火狼烟之中。与此同时,川农在成都建校,为此时“教育救国”的浪潮送去了一丝光明,又有如后来大批留学归国人员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归国奋斗,是为“爱国敬业”;从川农迁雅后的种种办学之艰辛,再到如今“一校三区”发展新模式的形成,其中漫长曲折的历程便是川农由悲壮走向豪迈的壮阔历史,也是为“艰苦奋斗”;川农从建校之初的筚路蓝缕、白手起家,到后来多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甚至多次接待时任国家领导人,是为“团结拼搏”;多次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不断改进农业技术是为“求实创新”。时至今日,细数其中点滴历程,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
沐浴在新时代的校园春风中,“川农大精神”植根发芽于川农校园,细细品味其发展历史,不由得令人唏嘘川农今日之一切来之不易,其中的点点滴滴,背后都是有无数个怀揣“川农大精神”的川农人在默默付出。昔日荒芜的老板山,在历代川农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改造为了雅安校区的读书公园;校园背后的农场,是一代代川农人汗水与智慧的结晶;被誉为“最美寝室”的川农寝室由学生一手打造……诸如此类由川农人勤劳双手创造的佳绩,数不胜数,不由得让人感慨今日川农的点点滴滴来之不易。若是在川农学子奋斗路上点燃的热血没有找到火海,在青春奋斗中的火花也必将使川农大精神照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川农人,“川农大精神”之于学生自己最大的启迪便是从脚踏实地,从当下做起。“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如是说。这教我们将川农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如生活中踏实诚恳,敬业乐群,是为爱国敬业;有如自己在有限的学习条件中砥砺前行,是为艰苦奋斗;有如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团结他人,积极投入实践,是为团结拼搏;有如自己在学习中格物致知,不断探索发现新知,是为求实创新……如此种种,虽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无不以自身绵薄之力发扬川农大精神。即便我们于其中挥洒下的汗水没有浸润脚下的土壤,泥土上斑驳的印记也是我们奋斗过的足迹。
“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奋斗者发出的拳拳之音。之于川农,那便是继续发扬川农大精神,让川农在各大高校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