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精神征文】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 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川农大精神

2020-09-07 15:34:18作者:苑钧杰 来源:风景园林学院 点击数:

  

从建国之初起,在雨城雅安历时半个多世纪的艰苦环境中,一代代川农人秉持着矢志不渝、拼搏进取的信念,才造就了学校如今的卓越成就。数年来,“211工程”“双一流建设”这一个个光荣的称号,是“川农大精神”屹立不倒最好的见证,让其在岁月的洗礼中熠熠闪光。

“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这十六字箴言中蕴含着川农人刻进骨血里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吃苦精神以及奋发向上的理想信念。而这,不仅仅是百余年来每一位川农人的精神追求,更是新时代背景下每一位川农人勇立潮头,锐意进取的实践品格。在一代代川农师生的传承与沉淀下愈加丰满深厚的精神底蕴,成为不断支持我坚定前行的重要力量。作为见证川农大蓬勃发展的新一代川农人,我们既是亲历者也是实践者、传承者,在川农大精神的指引下,我愿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川农!

以川农大精神为帜,在服务同学中稳步成长

学习川农大精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平时工作中,指导老师挂在嘴边潜移默化的教导让我印象深刻。“学生工作很锻炼人,需要具有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同学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大一初识川农,加入风景园林学院青年先锋队,学长学姐就通过实际行动,以身作则,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几百份党员文件,一遍遍检查,生怕出现错误,给同学们带来麻烦。这是我最早真真切切地看见川农大精神在我身边得到体现,点燃了了心中争当川农大精神实践者的火种。在不断的学习与纠错中,我也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对同学服务的意义及价值认识不到位,容易浮躁,对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不敢主动承担挑战性任务,各方面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但这并没有击退我为青年先锋队付之心血的热情,反而更让我坚定了学习实践的决心。我在不断的自省中自知,在自知中成长。

知耻而后勇,既已承担了这份责任,便要在不断的反思中调整,以达到良好的状态。三年来,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指导、帮助与鼓励下,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在不断积累中提高工作能力,在学生党建服务中追寻意义。大学期间用实际行动践行川农大精神,组织开展近百次党建活动、近千条活动数据整理、主持二十余场校院活动,在疫情期间免费开展CAD、SU、PS等线上设计软件培训十余场,为湖北籍同学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上免费培训的同时助力疫区、积极组织捐款。这些活动如同砖石,一块一块搭向新时代川农人的道路。

以川农大精神为灯,在思学明辨中做合格党员

不忘初心报国志,牢记使命读为农。“爱国敬业”是川农大精神中的核心,身为学生党员,应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身体现敬业之重要,爱国之根本。

大三期间我成功入选我校第六期“青马工程”,汲取丰厚精神的滋养,将自身所学所感应用于实际。在青马班的一年里,我脚踏实地,参与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前往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学习团队管理与创新创业专题、掌握新媒体运营理念和网络安全专题等多项学习活动中。青马班全方位、多角度、高水平的学习实践使我收获满满。在增强个人能力素养的同时,将服务同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结合所在工作岗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向社会传播川农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川农大精神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川农人,他们在实践中向社会展现着川农人的青春力量和时代担当。在新冠肆虐的2020年,无数川农人敢为人先的精神给我们每一个人上了一堂特别的党课。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在切断传播途径的同时,解决疫情重灾区的物资供给问题。川农大当即为武汉驰援60吨爱心蔬菜,传递了爱与温暖;川农学子自发组织起志愿队伍、积极捐款捐物,涌现出一批批如同“雨衣妹妹”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校友,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川农大精神”熠熠生辉。

“在我们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只要发扬川农大精神,以川农大精神指引我们的行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一堂学院党课中,谈及“面临困境时,川农大精神所给予的帮助与启示”,学院关工委李本国老师忆起过往峥嵘,同时阐述到,最初建院时的雅安,在校学生不及一千人、专业学科单一、交通出行不便、教学条件艰苦,处境窘迫。这般历史,却书写了川农人不断拼搏的赞誉诗。日月轮转,在校工作近三十年,李本国老师初心不改,在执行党建工作的同时坚定地服务他人,他亦知悉数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在“川农大精神”的引领下,一代代川农人默默耕耘在农业科教的第一线,将承载的工作做好的同时将所学倾囊相授,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为中国农业发展进步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艰苦创业的历程令人动容,追忆过往,退休后的李本国老师依然向我们感慨当下的变化万千。川农大精神是川农人赖以生存的灵魂,经历了汗与泪的浇灌,它亦在一代代川农人心中生根发芽,在实践中开枝散叶,在一言一行中向社会传播着川农故事。

浪潮奔涌的当下,作为后浪的我们自当矢志不渝葆初心,祛除浮躁心理,树立积极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用于砥砺奋进,更当志存高远,锤炼品德修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位党员一面旗帜,一份承诺一份责任。拥有坚定的信仰,回望尽头留下青春岁月,我们皆能交出人生的优秀答卷。

以川农大精神为薪,在脱贫攻坚中奉献青春力量

2019年7月,我和学校其他三位同学一起,深入到隆昌市各基层乡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了解基层党组织如何带领村民走向脱贫致富的康庄之道,调研当地干部怎样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村的发展之路。如印坝镇的稻虾共生生态系统,让当地出产的小龙虾和水稻的经济效益高出同类市场多倍;古宇镇依托紧靠国家4A级景区古宇湖的地缘优势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第三产业,让具有独特渔村文化的民宿成为当地的名片……此类种种都引领千家万户在新时代的指引下走向共同富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隆昌下乡的调研经历让我感慨万分。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驻村干部献言献策,与当地贫困户打成一片,这使我对大学毕业后深入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和一直扎根在基层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扶贫作为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承担着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已然成为川农人的前进姿态。在我们身边,一大批川农大学子结合所学专业,深入扶贫一线助力乡村振兴。曾经就读于风景园林学院的汪铭皓,在本科期间曾参与了解脱贫攻坚相关情况,立志于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汪铭皓在毕业后考取了省委组织部2017届选调生,在汶川县水磨镇参与工作。期间对口帮扶水磨镇连山坡村,对口帮扶2户贫困户和4户非贫困户。并获得了汶川县2017年优秀帮扶责任人的表彰。当谈到对精准扶贫的感悟时,他这样说道:“很幸运能够毕业于川农大这样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高校,将所学所思所感应用与实际,亲身体会、参与脱贫攻坚这项必将载入史册的伟大任务的一员,虽然过程辛苦,但也获益量多,特别是内心十分的充实和自豪。”

这些生动的实例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对大学毕业就深入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校友和一直扎根在基层的工作人员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他们以基层民众的疾苦为己任,不断探索适合本村的发展之路,正是有了这些基层干部的坚守初心、以身作则,发扬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好地基、盖好一砖一瓦才能在世人面前展现出在中华大地上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二十载农大精神,百余年风雨兼程。“川农大精神”是川农大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激励着怀揣兴农报国、振兴中华之志的川农后浪,为兴中华之农事的崇高目标献出川农力量,谱写无愧于前辈,无愧于人民的青春乐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