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2008年9月10日,下着小雨,我独自一人背着行囊来到川农,来到林学院,桂馨路上桂花的飘香,开启了我本科研究生的六年学习,这缕萦绕在心灵深处不绝的桂香,也成为我在海外学习时魂牵梦回的牵挂。
川农,百年的沧桑,沉淀辉煌。从1906年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到四川大学农学院,从1956年迁校雅安独立建院的四川农学院,到1985年的四川农业大学,再到2010年成都校区的建成,学校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血肉相连。与学校颠沛发展的历史一样,学院也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林学成为了川农的四大传统支柱学科之一,森林培育于2000年获得博士点,成为第一个获得林学博士点的全国农业院校。每每想到学校学院的艰辛历史和辉煌成就,心中便泛起向前辈们学习,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科学研究的决心。
在川农林学院的学习经历,川农大精神也慢慢烙在我的心中。本科学习时,胡庭兴教授作为指导老师,除了给予我实验方面的指导,经常给我们讲他在瑞典农业大学学习时,对家国真挚的热爱情怀。国外是有好山好水好风景,但是真的好寂寞。当我在荷兰学习时,就深刻体会到了胡老师所说的感受,我们很难溶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他们有美景,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一点都不差,祖国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落叶都要归根,国外学习经历更加深了我对于祖国以及母校的思念与热爱,博士没有毕业就着手了回国找工作的准备。硕士学习时,涂利华教授亲自带领我们去实验基地进行样地设置,也给我们讲授了科学研究真实严谨的重要性。涂老师的一块实验地设在人工竹林中,竹林地周围就是一片坟地,为了测得最真实最详细的实验数据,经常需要24小时不间断测量指标,晚上就只能在帐篷中睡3-4个小时,被蚊子咬醒,被雨淋醒是常事。涂老师这样吃苦耐劳,追求科学真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科研精神,一直鞭策着我在科研上要保持学术诚信,追求科学真谛。
从进入学院的第一天起,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都非常关照,处处都体现了“树木、树人、至美、至真”的林家文化。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常常说,林学院学生的未来就是林学院的未来。和树木的施肥抚育一样,树人也需要长期的引导和支持,学院对每一位同学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发展都给予最大的关心和帮助。林业作为最基础的行业之一,也是人类生活生存的保障,林院老师们一直践行着梁希先生“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夙愿,在四川这片土地上实践着生态建设,让森林繁茂、山川秀美,也激励着我们立志投身“绿色家园”的建设,为这个梦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我有幸能回到川农工作,成为川农的一员,林家铺子的一员,定当向前辈们学习,发扬川农大“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精神,当好一名合格的老师,做好一位称职的科研工作者,为学校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