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精神倡导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民法精神,民法典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当川农大精神和民法结合在一起,它们展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又如何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年7月13日至2020年7月15日,我校向阳花团队就以上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人物专访。
社会缩影:川农大精神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川农大精神,学校也会有更好的发展,而学校相当于社会的一个缩影,标志着社会的一种进步。”被采访的唐铭余同学说道。
老一辈川农人在简陋艰苦的条件下通过艰苦奋斗建造起自己的学术王国,取得了不少令人振奋鼓舞的结果,当时在农业领域甚至流传着“杨凌北碚,不如雅安”的说法。一届届川农人将团结、拼搏精神“传帮带”,一届届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求真务实谋创新,发表了许多优异的成果,也涌现出不少有话语权的领域专家,共同掀起了川农大的学术高潮。
发扬川农大精神,川农人再接再厉,大力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引进,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农业领域人才,在祖国西南地区插上了具有川农特色的农业大旗。
疫情期间四川农业大学雅安农场向灾区捐献60吨娃菜,四川农业大学校友“雨衣妹妹”驰援灾区、身边不少川农人成为志愿者在社区医院服务……无数川农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身体力行着农大的责任与担当,践行着农大使命与精神。
百年川农,百年精神,被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拓展,历史的洪流翻搅浮沉,大浪淘沙留下却更加熠熠生辉。这些高度吻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件,体现出四川农业大学的温情和正能量,凸显了川农人的家国情怀。
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每一位同学都有着自己对于川农大精神的所感所悟,“很多精神都将爱国放在首位,爱国敬业不光是对大学生,对所有人都是一个基本的要求,青年人也理应爱国敬业。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享受了很多资源,应该做到求实创新,不仅要接受资源,还要向国家和社会创造一些价值。”苏晏宁同学解释道。
社会象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有一个引导作用,而川农大精神根据历代川农人所作的事情,体现出的他们的品格,更多的是个人,没有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宽泛。”唐铭余同学说道。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层面在着重讲述如何去为人,为一个合格的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去细细解读理想社会的追求与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来剖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状态与瑰景。
耳熟能详于众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象征时代中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不断诠释修正着社会前进的方向与速度。“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感受最深的是一幢幢树立起来的高楼与大厦,不再是土房、低房;是一条条通向罗马的大道,不再是泥巴路、石子路;是科技发展带来的4G、5G技术,不再是昔日口中的“大哥大”;是教育水平的提升与拔高、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全新面貌;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些变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那便是精神指引,“领袖”的作用吧,一个人应该具有理想信念,一个社会应该具有规划与方向,而一个国家应该具有精神的指引与象征。”苏晏宁同学说道。
社会传承:民法精神
“民法典相当于生活的一个百科全书,让每个人有自己行使权力的一个参照,保证大家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也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如果每个人都能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社会风气也会变得更好。”唐铭余同学说道。
民法典中可以窥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彰显时代民法精神,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当谈及社会传承时,杨辰宇同学则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是什么精神,我觉得像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现在还在传承下去的还在坚持的,我觉得本质上都是一个东西,不管是川农大精神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都在上面写着,至于民法精神,表面上写着一些像见义勇为免责,有人怕担责任而不去见义勇为,这个法律相当于给他消除后顾之忧,像离婚冷静期这种规定,有的地方强调个人的东西有点多,但是实际上我感觉目的是构建和谐的社会,加强整个社会的法制,最终对整个社会和国家都是很有利的。”
川农大精神以“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闻名遐迩于四川农业大学,民法典立法目的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左右,如果说川农大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的产物,那么民法精神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上的高度概括与升华。
用精神讲好故事,走出庙堂、书卷、展馆,更深入的去挖掘,全社会的青年人需牢牢抓紧,如释珍宝,运用精神推动个人和集体的发展,运用精神启迪你我和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