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川农大精神” 做好“川农人”

2020-07-09 16:50:36作者:杨珩 郭凌 审稿:郭凌 来源:旅游学院 点击数:

  

2011年6月参加工作至今,是杨珩老师在川农大工作已经9个年头了。她还记得刚进学校时,作为新任教师集中奔赴雅安参加入职培训,那也是她第一次接触和认识“川农大精神”。在培训课程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课上老师讲起周开达院士的故事。周教授发现常规育种工作中存在数份高不育的杂交后代应予淘汰,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勇于挑战“不育”这一不利性状,从该类水稻易于杂交的有利方面开展研究,最后成功闯入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研究的领域。杨老师认为,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正是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中竭尽全力,遭遇困难时艰苦奋斗;为谋发展团结拼搏;为求创新勇于挑战不可能的一种伟大精神。它透着川农人骨子里那种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吃苦精神。它既是百余年来每一位川农人的精神追求,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每一位川农人乘风破浪锐意进取的实践品质。

一、爱国敬业:以胸怀关爱学生,做好学生的“心灵使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的本质就是爱人民。新时代大学生,是千家万户未来的希望,是全面奔小康时期中国未来的脊梁。作为高校教师,担任班班主任期间,面对6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1名城市低保学生,3名单亲家庭学生,2名留级生,3名心理困难学生,感到的是压力与肩负的责任。“不抛弃,不放弃”,沉下心关爱学生,能够与他们交心,这是作为班主任应该做的最基本工作。

至今历历在目的是,2019年暑假前夕,班级32名同学即将离开校园参加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出发前,在办公室里相约每位同学逐一谈话,希望通过交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其踏入社会扬帆起航的信心,勇敢地去适应社会,迎接未来的挑战。回想起来,当时给学生的鼓励和帮助成为2020年寒假,同学们面对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严格遵守学校防疫要求,克服困难撰写毕业论文、找就业单位两不误的精神动力。

2020年春节,有同学反映一位心理困难学生在家中出现严重心理抑郁,这成为杨珩老师节日的深切牵挂。每天与学生家长微信,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及时汇报学院,寻求学院心理老师指导;督促家长就近就医,并推荐成都专科医院;与班级其他同学联系,共同营造促进该生恢复的正常环境。最终,这名同学在医生的治疗、家人的陪伴、同学的齐心帮助下,病情出现好转,不仅顺利毕业,还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到学校亲自办完毕业手续,合拍了毕业照。

在2名留级同学身上,体会到什么叫竭尽全力。2020年春节前,逐一清理班级学生欠学分情况中,发现2名留级下来的同学欠下十几门课程学分。她们只有一次补考机会,必须全部考核通过才能修够毕业学分。面对同学的慌张,缺乏信心,甚至产生放弃毕业的念头,帮助她们调整选课方案,联系课程老师补足可替换课程学分,鼓励她们全力以赴积极备战补考......。最终。2名同学通过所有课程考核,顺利毕业。

二、艰苦奋斗:投身专业建设,作学生实习实践的“护航人”

杨珩老师从2015年开始担任旅游管理系实验室主任,分管专业建设中实验、实习、实践教学。旅游管理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与毕业实习基地,作为支撑课程教学、学生成长的平台。3年内,和时任旅游管理系主任一起,共同分析省内旅游类企业情况,前后跑了30多家旅游企业。通过3年时间,旅游管理专业初步建立起涵盖规划策划、资源保护开发、高星级酒店等5种类型在内的32家教学实践基地与学生预就业基地。这些基地5年来承担实践教学任务2000余次,解决学生就业问题200余人。

2020年注定是艰苦而难忘的一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实习和就业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大年三十,接到实习基地电话,称因疫情原因暂停运营,3名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需要校方协助安全遣返。随后,散布于全国各地的毕业实习生都面临着打卡防护、是否返家或是否原地待命等具体工作的落实。在学院党政领导下,仔细梳理分散和集中实习同学名单,建立联络群、督促学生每日打卡,实行实习生动态日报制,积极关心疫情期间学生生活、实习、学习情况。作为毕业班主任老师,顶着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主动推荐就业单位,鼓励学生参加校园空中招聘;在重大疫情面前,协助学生重新申领和邮寄就业协议,促进旅管专业毕业生就业。杨珩老师说,为逐级实现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会一直坚持在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中,为同学们的实习实践保驾护航。

三、团结拼搏:与人为善抱团发展,作同事心中“好战友”

在川农大,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离不开组织。一个人的拼搏,不如一个团队的拼搏;个人成功的背后是一个团队的汗水。杨珩老师认为今年她很幸运,时逢学校“教学双支计划”的“破冰年”,它鼓励着找准作为优秀教师的“坐标”,积极备战本科教学质量奖,并斩获特等奖。让杨珩老师感触最深的是,为了迎接今年的教学质量奖比赛,学院很早就成立教学质量比赛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和落实教学质量奖的工作细则。学院督导在初赛前,针对所有参赛教师开展了认真细致的师德师风及课程档案排查,确保教师符合参赛要求。备赛过程中,学院党政关心教职工成长,工会积极组织协调,帮助借会议室、做好比赛预演的组织与服务工作。

在“团结拼搏”的“川农大精神”指引下,老师们团结一致,有从课程理念上建议明确特色教学理念;有从教学过程上建议融入课程互动环境;有从课程设计上建议深度引入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有亲力亲为,陪她买比赛服装、提供化妆品,做大赛前的心理疏导。一路走来,杨珩老师庆幸自己是这支团结的团队中的一员,也感受到这不是她一个人的胜利,而是团队齐心协力把她推上舞台,让她收获奖状的集体荣誉。团队的精神激励着她,继续与老师们共同奋战,把未来的战役打得更加精彩和漂亮。

四、求实创新:学习与创新并举,作高校一辈子的“学者”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一位高校教师应当恪守的实践准则。实事求是,川农传统的本科教学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面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杨珩老师主动到武汉参加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教学培训,探索混合式教学方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面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广阔上升空间,成功立项校级教改课题,希望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五位一体”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主动学习、开拓创新,以更好的“学问”服务于本职工作。

作为历史学博士背景的她,必须面临专业转型问题。面对现实,主动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一边学基础,一边谋发展,成为“求实创新”的必然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探寻科研方向,出版近30万字的《都江堰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及其旅游产品营造研究》专著,多次承担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校级科研兴趣小组计划等与旅游管理密切相关的课题。同时,还荣幸地担任了由四川省休闲农业协会与学院共同改版的《休闲农业》杂志的副主编。在“川农大精神”鼓励下,“不破不立”,不论出身,只要有一颗学者的心,就不会畏惧任何挑战,学无止境,创新无极限。

结语:从2011年踏入川农大工作的那天起,杨珩老师的身上就深深的烙下川农的印记。“川农大精神”赋予她教师生命的灵魂,当她面对诸多学生问题感到焦虑时,当工作面临挑战感到困难和无助时,当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变得浮躁时,“川农大精神”总能给她力量,给她警醒。在“川农大精神”20周年之际,杨珩希望作为““川农大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在“川农大精神”的鼓励与指引下,做更加优秀的“川农人”。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