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视角感悟“川农大精神”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正值五四,青年人再一次成为了焦点,回顾历史,学生作为知识阶级展现了无数的青春热血、意气风发。就像我们要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一样,不管在什么年代,朝气蓬勃的青年人都是理论和实践的先锋队,是备受瞩目和期待的强力“后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想必是当代中国人在崭新的今天对这一百年所作出的最深情与庄重的回应,也是我们新青年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些如驹时光,那些风雨飘摇,那些被岁月郑重雕刻而留下来的,我们不止牢记,也想要永恒担起。那么在时代变幻、日新月异之后,我们的初心名谁、使命何在,又该如何以全新面貌将此呼唤?
一百年前,无数先进青年愤慨而起,暂别课桌、走上街头,在“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屈辱局面下,投身于革命事业,欲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就是当年这群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响亮地喊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在百年后听来依旧震耳发聩的口号,掷地有声,终成绝响。那么我们呢?正值大好年华,同样头顶“大学生”称号的我们呢?
和平年代,当然不需要我们毅然抛弃课桌,走上街头,将生死置之度外,华北之大,也再容不下一张课桌。我们有的是大好资源,有的是教育资本,也有的是国家政策与社会期望,可我们有没有对得起这些期望,有没有对得起自己的内心,是在充满希望的大学校园里虚度光阴还是牢记使命,雕刻了自己?
在这所与百年中国共同经历了风雨的百年老校里,我们是否找到了真实的内心?
百年川农,的确和它的祖国一起,和千千万万所百年老校一起,见证了这百年间的风风雨雨,也在这百年里培育出了无数年轻学子,在梧桐大道迎来他们,往更高的天空送走他们,而它自己,佁然不动。从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开始,历经数度改名、变迁,它依然用百年老校的气魄,用“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支撑着我们,支撑着一代代川农学子。
“川农大精神”绝不仅仅是苍白的十六个字,也不是用来政治宣传的口号,它是一代代川农人亲身实践,用心凝练的引路指南,是正在学校享受青春,奋斗青春的学生们精神的方向。
如这学校一般,我们川农人,我们新青年,必将接受知识,走出校园,昂首挺胸地进入这个社会,带着大学生的生气,带着青年人的初心,带着卸不下的使命,我们如约而至,迎接这时代所有的挑战。因为“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而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