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还是“川农大”?

2020-06-10 15:19:20作者:李洪 来源:经济学院 点击数:

  

题记:“川农大馒头”在雅安有口皆碑,因其能吃到小麦甘醇的味道。一些雅安朋友,常常会问我:“究竟是‘川农,大馒头’还是‘川农大馒头’?”小小馒头里,是有关川农人信仰的争论。

2014年,我成了文法学院(现人文学院、法学院前身)的一名新生,2018年,我又成了经济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故事从梧桐大道开始,跨域两个校区,从一名川农大精神的拜读者到传承者,川农大的人和事总是让我想到中国大学问者对于学问的追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我无比坚信,川农大是思想者的俱乐部,川农大是农民的麦克风,川农大是农业农村问题的解忧杂货铺!

川农大,立于大学本质。我对“川农大”的深刻感受,受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潘坤老师的影响,他曾教授我本科和研究生的思政课程。他说:“大学”何为大?——绝非地理的宽广,而在于师生的情怀。对宇宙万物存着一颗高贵的好奇心,师生队伍德才兼备。何为学?——术业有专攻,体系化的专研本业,孜孜不倦,辨证联系。潘老师很爱在课堂上引述川农的历史,川农大的红色革命基因,迁雅办学取得的喜人成绩,随着共和国成长的川农人的事迹。他的课上,“爱国”和“爱校”总是那么具体生动。值“川农大精神”20周年之际,我百感交集,所以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

初见于校史展览馆——川农大,在爱国的誓言里坚定不移。四川农业大学源自1906年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曾两进两出四川大学,1935年至1949年间,川大农学院时期已形成农艺学系、森林系、农经系、蚕桑系、畜牧兽医系、园艺系、植物病虫害系、农业化学系等八个系,在学科实力方面,英国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曾在川大考察后评价:“川大最强的学科是农学”。在国家的存亡之际,川农大为革命志士提供一方宁静的书桌。革命志士江姐曾化名江志炜入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后转入农艺系,在川农求学的日子她始终坚定革命信念。川农大的英烈校友还有很多,张大成、杨家寿、李树成等……新中国成立前后,川农大涌现出的爱国志士正是川农爱国基因的缩写,他们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为我们留下一大笔宝贵的红色遗产。川农大爱国的誓言薪火相传,杨凤教授曾赴美留学,冲破重重阻碍艰难回国,与他同一甲板归国的还有大名鼎鼎的钱学森,他在学术上的造诣足以见得。这样的精神传承缔造了川农大留学高回归率的神话,杨凤、邱祥聘、杨家耀等教授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川农人。

网红学校的前世今生——川农大,在团结的氛围里铸魂育人。1956年,经国务院决定川大农学院迁往雅安独立办学,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据周边的雅安人回忆:川农大建在原西康省政府的办公旧址,当时的濆江岸边只有部分实验农田,师生先后迁雅,校舍短缺,师生一边上课,一边下田实验,一边建房粉刷。正是迁雅后特殊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川农人团结拼搏的性格基调。2015年前后,川农长时间在微博上霸屏,很多文娱活动官方宣传下都带着川农大标识的评论,这种非号召的自发行为,“刷”来了很多电影路演和音乐节,一时间川农人的团结协作成为中国高校圈交口称赞的奇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下,每一个川农人紧密团结在川农大周围,步调一致。教师坚守工作一线,为我们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学生在家期间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毕业生们同样在行动,“雨衣妹妹”刘仙带着一货车的食材支援武汉,受到网友高度赞扬。在这场大考中,每一个川农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应答”。我在川农求学最深的感受是,当川农人处于逆境时,必定能勃发出巨大的能量。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川农大,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强不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是川农大科技成果的井喷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川农人潜心专研,将科研成果写进田间地头,先后获得多项重量级国家奖项。成都校区图书馆前的雕像是已故的周开达院士,他被誉为“西南杂交水稻之父”,曾获国家发明一等奖,2000年在院士大会上突发脑溢血晕倒,即使身处病榻仍坚持研究和教书育人。荣廷昭院士是我国玉米界的顶级专家,当之无愧的“玉米院士”,年逾80仍坚持在南繁基地躬耕科研。从濆江桥旁边的一小块农田开始,他的科研成果使川渝地区的玉米亩产得到大幅提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逆境中生生不息,数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科学研究,正是川农人传承的治学法宝。

科研谋划在田间地头——川农大,在广阔的大地上求实创新。2017年6月底,一则官方喜报在校园里热烈传开,水稻所陈学伟教授团队在《CELL》发表高水平论文,实现了我校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高校在《CELL》主刊发表论文的零突破。时隔一年多,2018年9月陈学伟教授团队再传喜报,又在《Science》杂志发表重大研究成果。这种勤学善为不餍足的精神,是川农人将文章写在大地上的不竭动力。自国家实施精准脱贫以来,川农大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定点帮扶深度贫困地区,让农业科技成果照亮贫困地区的发展路。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葛飞博士,入职川农第二天就义无反顾申请前往凉山扶贫,并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用科技转化成果振奋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这条兴农之路上,川农大的优秀学子砥砺前行,无怨无悔,他们彰显了川农人扎根农村大地求实创新的大情怀!

回首在和田支教的日子——川农大精神,成了我最自豪的底色。前面的人和事只是我在川农求学中的一部分,此间,我明白了什么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也真切体会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带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初衷,2018年我成为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项目2186分之一,前往南疆和田支教。现在我已回到川农继续研究生学业,却时常会怀念塔克拉玛干沙漠边支教的日子,会记得受聘为法制副校长时的庄严承诺,会记得在当地开展法律服务时当地人民的感谢,也常常会红着眼睛想念求知若渴的孩子们。那一年,我是川农大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成为川农大精神的传承者!

在雅安的四年,我吃了很多“川农大馒头”,小麦的香气滋养味蕾,后来我明白那份纯粹里蕴含一代又一代川农人的执著,小小馒头也是川农大治学精神的体现。在川农的日子,我看到“川农大”内涵式发展道路行稳致远,前有三杨精神凝心聚力,后有周开达院士、颜济教授、荣廷昭院士、陈学伟等为代表的川农人守正创新,川农大精神早已成为川农师生不可磨灭的底色。新时代孕育兴农的伟大事业,正如《我自豪,我是川农人》中写到的——“每一个川农人将用行动作为最质朴的语言,在祖国丰收的大地上,在千千万万父老乡亲的心坎里写下——我自豪,我是川农人”。

正如每一方烈日,照向的地方有夕阳也有朝阳。当每一个川农人走过田间地头的夕阳,正是川农大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释放朝晖之时。川农人把川农大精神炼为永恒的信仰,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必将以拳拳之心交出一份祖国和人民满意的“川农大”答卷。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