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精神新传人】陈学伟:用科技保卫粮食安全

2020-06-19 17:17:36作者:张喆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编者按百年川农,风雨兼程。在百余年办校历程中,川农大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一代代川农人用奋斗积淀出了“川农大精神”。今年是"川农大精神”命名20周年,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重温川农人的奋斗史,阐释“川农大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以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传承和弘扬这一伟大精神。

今年初,我校陈学伟教授再添殊荣,将第二届“四川杰出人才奖”收入囊中。从1993年考入我校茶学专业就读,陈学伟教授开始与川农大结缘。20多年来,他始终不忘学校的深情厚谊,用辛勤和汗水,将“川农大精神”发扬光大。

根在川农

“当初出去时,就想着有一天一定要回来,不是为了出国而出国,也不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出国”。2004年赴美,陈学伟先后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09年晋升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助理项目科学家。就在自己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2011年他却选择了回国,回到母校工作。

有这样的想法,就不得不提到陈学伟在川农大求学期间的几位导师——周开达、李仕贵、黎汉云。“师从于这些导师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陈学伟说,“老师们就像父母一样在培养教育我,他们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我,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我,这份深深的感情,走到哪儿我也不能忘、不会忘。”

而对学校的情感,更是异常深厚。

1990年,尽管中考特别优异,陈学伟却因身高缘故落榜中专,1993年,考大学时,分数超过了重点线,但再次因为身高的缘故,没有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当时觉得读川农也没有希望了,义父却鼓励我,上天不会辜负勤学努力的人。”交织着希望与焦急,我意外地领到了学校茶学专业录取通知书。

被问及为什么会跨专业考研,他的回答很简单:“那个时候川农茶学还没招研究生。”而之所以选择作物遗传育种,师从周开达院士做水稻研究,只是因为“我们学校的作物很强,而水稻是粮食主食。”家住农村的他天然对水稻研究有种敬意。

出国期间,陈学伟与李仕贵老师一直保持联系与合作,也一直在关注学校的发展。当学校面向海内外诚聘英才的公告发布后,李仕贵老师第一时间告诉了陈学伟这个好消息。虽然此时陈学伟已经晋升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助理项目科学家,发展势头较好,但是回国回母校创业的心意更为迫切。“我就是想找个工作,可以投入自己喜欢的事业中。”他低调而谦逊。

学校也为他干事创业营造着有利环境:300万引进人才启动经费、150万杰青培养经费,为他启动科研工作提供了支持。学校还特意为他配了三个助手,李仕贵教授也把最优秀的博士生、硕士生分到他的研究团队支持他开展工作,充实实验室人手。

“学校不仅是我智慧启蒙的地方,也是推动科研工作的好平台!”这是陈学伟的肺腑之言。

成在川农

回国返校之后,陈学伟立即投入水稻抗病研究中。他带领科研团队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多方开展项目合作。“只有交流合作,才可能进步。”陈学伟认为,科研领域合作特别重要。

而这也在他之后的科研成果中反映出来。通过多年努力,陈学伟带领团队利用稻瘟病广谱抗性水稻,终于找到了稻瘟病广谱抗性关键基因,并揭示了重要调控机理,成果于2017年发表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Cell》发表,实现了我校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高校在《Cell》主刊发表论文的零突破。该项研究是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完成。一年之后,又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合作完成的单个转录因子促进高产抗病新型机制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这也是一项强强联手的研究。

“这项成果可以说是在多个团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李家洋老师团队主要从事植物发育领域的研究,而陈学伟老师团队则侧重于植物抗性领域的研究。还有文章的其他作者所在团队都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支持。比如文中的部分育种材料是李仕贵老师团队构建并提供,实验中用到的一些实验方法是从王文明老师团队学习的,还有李平老师和吴先军老师在本项目中的实验和技术上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美国戴维斯分校的Pamela Ronald教授、Mawsheng Chern博士和中科院遗传所的朱立煌老师、周俭民老师对我们的实验思路和论文整理上给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意见。没有这些老师及其团队的贡献,我想也不会有我们这项研究成果”。该篇论文的第一作者王静博士说。

除了开放的学术思维,陈学伟更是把“求真务实做学问”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虽然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成果在2017年初已初步成型,但他和团队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又花了一年的时间不断细化实验步骤,补充实验数据,反复验证结果,才最终公布。

“陈老师要求我们做每一件事、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要做就要做好,做到极致。”学生周晓钢说。

读书报告、实验进展报告每周举行,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准备,“开始有人以为其他人做了报告,自己就可以走走过场,结果陈老师就一一点名要求学生提问和谈读文献的体会,做得不好就会被批评,这下大家紧张起来,再不敢应付了。”学生袁灿说,“陈老师经常讲,运动员要比赛跑100米,平时就要训练150米。平时的严格要求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严格的要求让学生迅速成长。从2011年回国至今,陈学伟教授带领课题组已在《Cell》、《Science》、《PNAS》、《Autophagy》、《PLoS Genetics》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合作培育水稻新品种20余个,产生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如今,陈学伟入选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并荣获腾讯首届“科学探索奖”、四川省杰出人才奖……一项项重量级的荣誉没有让他迷失自己。他表示,会倍加珍惜荣誉,带领团队继续在提高水稻抗病性、减少农药使用方面下功夫,用科技为农作物的高产、优质提供保障,保卫粮食安全,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