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学校共青团在“川农大精神”的指引和感召下,始终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牢记青春使命,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筑牢青年理想信念,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不断探索,锐意进取,为建设双一流农业大学书写属于川农青年的绚丽篇章。
一、凝心铸魂,用“爱国敬业”浸润青春底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年是国家的根,只有根扎的深,铺得广,大树才能茁壮成长。用爱国敬业作为青春的底色,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浓厚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职责。
我们组建青年讲师团,邀请一大批专家学者、党政干部和专职团干部走上团团大讲堂与青年面对面,互动性地展开宣讲交流,《传承百年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担当》《疫情狙击战中,如何汲取爱国主义硬核力量》《川农大红色光荣传统》《2020中美战略博弈解析》……一段段光辉的历程、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一组组真实的数据、演绎着一堂堂生动鲜活的“爱国微团课”。 颜济、邱祥聘等老一辈川农人受邀做客青春大讲堂,讲述他们的青春报国故事,分享他们心中的家国情怀。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新青年等青年典型榜样纷纷做客“川农青年”述说青春爱国故事。“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青春战‘疫’,携手同行”“我与祖国共奋进——国旗下的演讲”“青春告白,致敬祖国”“五四精神·传承有我”等一大批主题团日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温暖学子心房。在亲耳聆听与亲身实践中,爱国敬业浸润为一代代青年学子永恒不变的精神底色。
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发展历程的高校,红色基因一直在川农人的血脉流淌。我们深挖红色校史文化,根据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王右木、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江竹筠等一大批英烈校友故事为原型创造的《曙光》《燎原》《浴火红梅》等原创艺术作品搬上校史舞台剧;展现百年川农人坚守兴农报国使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长河》《麦望》《迁雅之路》《顽石》《扶贫日记》,让师生感受到川农人代代传承的爱国情怀。改编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国际歌》《茉莉花》《我和我的祖国》更是以学子喜闻乐见的快闪形式在校园点燃青春热情,激发师生用歌声向祖国发出深情告白。
在国家民族的危亡之际,先辈校友们唱响了最坚定的青春之歌。也正是在这种爱国情怀的代代熏陶和培育下,今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川农青年集体迸发出的爱国力量也是让人为之一震。千余名青年学子坚守在社区服务的公益岗口,奋战在物资搬运的补给线上,守护在医院门诊的咨询窗前,他们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向社区报到,当好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在8000余次10万余小时的志愿服务中,涌现出被联合国点赞的最美校友“雨衣妹妹”刘仙,用一天时间筹集到九万余元为武汉一线医务人员购买防疫物资的大一新生李沐,同妈妈一同上战场的的王欣然,在俄罗斯通过“人肉”快递为祖国捐回9000余个口罩的校友张洋,主动申请并成为“疫苗Ⅱ期临床试验志愿者”支凌晖,用舞蹈、歌声致敬最美逆行者的大学生艺术团……他们既是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青年典型,更是当代川农人把小我融入大我,奉献社会和热爱祖国的一个缩影。青年学子在祖国危难之际,选择用最朴实的行动践行着代代川农人传承的爱国情怀。
二、扎根基层,用“艰苦奋斗”渲染青春本色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华民族向来以特别能吃苦耐劳和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个人是难以自立自强的。艰苦奋斗作为青春最厚重的本色,无论是迁雅独立建校后的归国“三杨”,还是扎根田间把论文书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周开达院士,“艰苦奋斗”一直以来是川农人最闪亮耀眼的名片,年轻的川农人也学着前辈的模样,勇往直前,忘我奉献,用所学回馈社会所需。
每年的寒暑假,三万余名青年学子组建千余支团队围绕“爱国力行勇担当,青春奉献心向党”“献礼70华诞实践筑梦·弘扬五四精神青春担当”“聚焦新中国伟业七十年·助力新时代改革新征程”等主题,来到基层一线,深入贫困乡村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爱心助学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全国100个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情系三农”实践团队,用七年时间扎根在雷波、通江、仁寿的扶贫一线。炎炎夏日,蚊虫叮咬,每天背负二三十斤设备,爬山涉水走上10余公里山路。七年的接力,他们用青春的脚步丈量出4000公里的漫漫扶贫路。帮扶养殖场400余个,服务农户6000余户,助力512户农户脱贫,打造出“雷波黑猪”“仁寿鹌鹑+梨”“通江藤椒下散养梅花鸡”等特色扶贫产业,这些都是年轻学子们扎根乡村,助力脱贫攻坚交出的漂亮成绩单。
中国青年志愿公益创业大赛全国银奖,成立于2015年的“渭川千亩科技助农”团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5年来爬山头、淌河流、钻果林,挨家挨户实地调研考察水果产业发展困境,针对性开展技术帮扶,川内10余县市的贫困地区都留下同学们的青春足迹。“汉源甜樱桃”“阳光•糖心苹果”“汶川俄布村脆李”这些打造出来的特色地域水果品牌成功让3000余名果农脱贫致富。
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的女博士彭洁,从本科到博士,从田间试种到成立公司,从亩产1000斤到4000斤,10年如一日的扎根紫色马铃薯种养开发研究的她,已坚持6年在脱贫攻坚路上前行。目前紫色马铃薯种已在古蔺、甘孜等多个贫困县大力推广,种植规模超3000亩,累计受益农户超3000余户,促进农户每年增收1620万元。
全国高校十佳社团,学生爱心站从2010年开始的“塑梦”团队已连续11年扎根凉山州甘洛彝族自治县阿尔乡眉山村小学开展爱心支教。简陋的环境、闭塞的大山、语言的障碍,重重困难都未能阻断“塑梦”团队10余年坚持不懈的爱心传递。他们扎根深山,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川农人的奉献与热爱,他们用脚步踏出一条无悔的爱心之路。
三、众志成城,用“团结拼搏”描绘青春亮色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团结拼搏”不仅是打破艰难险阻的攻城锤,更是让青年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致胜法宝。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磨难当前,更见如磐初心。青年学子在团结拼搏精神的指引下,上下齐心,团结一致为民族的复兴,学校的发展奉献着磅礴的青年力量。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团结拼搏的川农学子众志成城,团结一心,1.1万名青年志愿者第一时间投身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雅安各大物资中转站有他们奔波的身影;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有他们奔跑的步伐;当雅安血库告急,数百名川农学子自告奋勇地挽起衣袖献出一份份“救命血”;当雅安市民涌向学校避灾时,志愿者又自发组织24小时不间断巡逻确保民众安全。在赶赴重灾区开展“复课支教”“重建乡村”“畜禽疫情疫病防控”的志愿服务队伍更是他们毅然的选择。“川农大的志愿工作很有成效,感谢川农大志愿者为抗震救灾做出的努力。”青年学子在抗震救灾期间义无反顾的行动,受到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点赞和肯定。
青年学子不单在祖国需要时选择迎难而上,在学校发展的每个时间节点都可以看到青年奋勇拼搏的身影。为确保疫情期间学生返校复课工作顺利开展,2000余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主动投入返校复课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检测体温、搬运行李、交通指引、核对数据……在学校110周年华诞,1100名身着白色志愿服的志愿者来回奔波在校友报到、维持秩序、迎送嘉宾的路上。
每年9月那台精彩纷呈的迎新晚会总会给新到校的川农人留下深刻印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动作、音乐、视频、道具的完美精准配合,是400余名演员和200余名道具、视频、灯光、音效后勤同学经过十余次的反复彩排磨合。每个优美的舞姿、每句精彩的台词、每首动听的歌曲,每支悠扬的合奏,都是演员们牺牲寒暑假,利用每天10余小时高强度训练,经过反复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练习磨合的结果,每个精彩节目和完美瞬间的呈现都是“团结拼搏”精神在青春舞台上的一个缩影。
四、行稳致远,用“求实创新”勾勒青春成色
行远自迩,与时偕行,百年川农的风雨历程既有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之行又有开拓进取的强农兴农之志。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也始终秉持“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太阳初升的麦立方,烈日当头的九曲廊桥,凌晨时分的梧桐大道,总有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身影穿梭其中,严谨求实是他们的工作作风,守正创新是他们的前行路标,服务同学是他们的初心使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四川农业大学学生会。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校学生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党的期望、团的要求和同学需求,大胆革新工作格局,不断锐意改革进取,用实际行动践行“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构建常代会-执委会两翼工作模式、改革运行机制、精简机构设置、严格遴选条件、坚持从严治会,打造校园精品……校学生会改革始终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改革成效多次被全国学联和团中央点赞肯定,省内高校纷纷前来交流取经。
在新媒体发展实践中,我们不断求新求变,构建新媒体矩阵,打通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从“两微一端”到融合集聚8个新媒体平台,学生融媒体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兴,无不体现出“求实创新”的精神内核。其中“微观川农”微信公众号粉丝近8万,清博指数常年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全国高校榜前列。多篇聚焦时事热点、宣传身边典型的高质量推文被全国学联、中青网等媒体平台转发或报道,学生融媒体工作也得到省委书记彭清华关心和点赞。
在学术科研的主战场,创新创业训练营、创客大讲堂、投融资对接会、创新创业赛事的举行,让一大批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青年学子在科学研究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粮农卫士”团队成员把病虫害防治与大数据有机结合,开发出“病虫害识别”APP,对着昆虫“扫一扫”,马上就能为用户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目前系统样本已涵盖80万余张病虫害图片,识别准确率达93%以上,项目也获得7项软件著作权和1项发明专利。“孺子牛创客坊”团队成员经过1350个日日夜夜,2400次筛选与驯化,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依托两大核心技术转化,开启了天然牛黄高效培育的新征程,他们为9670万的中风等急重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学校共青团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以“川农大精神”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切实为培养“一懂两爱”高素质人才继续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