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起航

2020-10-09 10:35:00作者:人文学院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数: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之年,学校迎来川农大精神命名二十周年。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大也,最重要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近年来,人文学院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将学院工作融入学校“211工程”建设和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大局,坚持“文化+”的战略定位,坚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坚定“爱农兴农、强农报国”的信念,全院教师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三尺讲台,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熔铸于心,将“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和“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外化于行,用文化的力量筑忠诚之魂、培时代之星、育担当之才,书写出了学院立德树人、传道授业的新高度。

以文铸魂,筑“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忠诚之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一所大学、师生的精气神之所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生理想,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乐观的人生态度,再到耳熟能详的“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都有“爱国”“敬业”“自由”“平等”等字眼不断闪现,在这每一句豪言壮语的背后,有一份人文学院教师对“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的执着与忠诚,有一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人生信条与励志,他们用自己的教育大爱和人文情怀,承诺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书写对民族、社会与人民的担当,演绎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学院中文系教师,他们不忘初心、守望相助,在一次又一次的课堂教学上,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关爱人、指引人,把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智慧融铸在知识的讲授中,把爱国、敬业、富强、民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注在对学生的倾心教导中,承担起爱岗敬业、以文铸魂的育人责任。管理系教师,他们在一项又一项的学术研究中,聚焦人力资源开发、基层治理和乡村文化振兴,始终坚守科学精神,引着学生培养独立、自由和批判的能力,以科学的精神和品格影响学生,不断践行对“三农”事业的不懈追求。

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中文系发展遭遇困境之时,系主任李峰教授挺身而出,不畏艰难,带领全系教师逆袭而上,经过数年的努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全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十大专业之一。10余年来,李峰教授始终坚持严以律己的行为示范,“不断提升自己”与“持续扩充学识”是她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每次课前的认真备课是她对课堂和学生的尊重。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密切关系着学生英语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发展。课程负责人张梅老师带领课程团队,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超星学习通的网络平台,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合理地制定翻译课程教学大纲,打磨教学设计。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实践和思考中,实现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为拓宽学生的实践机会,课程组刘星妤老师积极协调,搭建平台,组织同学们参加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的在线实习项目,在校内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深入和拓展学习,进行大量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技能,聆听名校名师讲座,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课程组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翻译比赛,戢焕奇老师指导欧阳瑞秋、谢佳秀、杨清、黄于芯等同学,先后获得了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语世界》杯翻译奖、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以及“语言桥”翻译奖。从事中英文化比较教学的英文系彭雪老师,坚持以文化的思维启发学生求知探索,在课堂中把传统知识与潮流时事结合,让同学们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愉快学习,实现更好教学效果,始终用一颗温暖的心守护着同学们的校园时光。除此,英语系的高怀勇教授,行政管理系的张劲松教授,人力资源管系的岳龙华教授,文化产业管理系窦存芳教授,他们把文化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训练相结合,让学生既感受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也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好效果。

以文育人,培“追求真理、自强不息”时代之星

人文学院始终把“以文育人”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最大特色,切实做到学生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与教书育人相结合,树立起了以“文化强素质、以德育英才”的育人理念,让人文情怀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深深扎根人文学院的沃土之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富有学院发展特色的“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把“文化+能说会写”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既重视弘扬与传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又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与汉语教学推广能力。英语专业则把“文化+外事、翻译、教育”等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重点培养能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西文化比较、外语教学、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精神方面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把“文化+现代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坚持用“文化”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各环节,用文化思政引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把“文化+行政管理”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方向,重视培养一批懂政治、懂法治、懂经济、懂文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学院推进实施人才培养“苗圃计划”,培育具有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既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又重视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把“以文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植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院各门课程都制定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教学大纲,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总体设计抓好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学院还按照“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思路,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设各专业技能提升计划、理论学习、课外实践、竞赛比赛等实践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文化人,育“求实创新、造福社会”担当之才

近年来,在“川农大精神”十六字箴言的熏陶和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下,学院学生不仅在多个国家级或省级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表彰等共计200余人次,而且人文学子同时也找到了心之所向——不管路径如何,一定要心有理想,肩有责任,让自己的生命在文化的浸染中变得丰厚,变得更有意义。

“我希望自己能够带着五六百本书的记忆离开”,优秀学生标兵余凯说。大学期间,他始终坚持用阅读的高度度量学习的厚度。他坚持寻文学初心、以梦想为笔、为时代写作,用笔尖所及表达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奇思妙想,在读写中不断提升文学创作的人文高度、文化气度和艺术气韵。

以墨作剑的优秀学生标兵杨林舒,她不仅作品进入国展,本人也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多项荣誉和奖项的背后,是她勤耕不辍的坚持练习。对杨林舒来说,书法是她热爱的东西,只有耐得住性子,才能悟其要领,臻于至善,而她所追求的并不止是个人书法水平的提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担当,在她的理想中,她追求的还有对中国书法的弘扬与传承。

勤学踏实的包宏伟,用行动践行“川农大精神”。“我明白,想要成为一名汉语国际传播者,扎实的专业基础是第一步,而外国语能为我叩开世界的大门。”为此,包宏伟参加了全国英语口语测评大赛等三十余赛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总是用“神龙见首不见尾”来形容终日浸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里的她,在一次次孤独前行的路上,她披荆斩棘,不忘初心,在见证了许多黎明前的鱼肚白之后,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申请联合国在线志愿者、参加校内外赛事……包宏伟在提升自我的同时,用行动传播中华文化。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少人文学院学子也挺身而出,踊跃投身于抗击疫情志愿活动,唱出了一曲曲青春赞歌。来自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王岳娆同学,无惧危险逆行于大街小巷,将手中的疫情资料单分发到社区周围的每一户,她说,危急时刻,作为川农学子,自当有一份责任,尽自己一点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王雪,主动参与社区内宣传疫情知识;行政管理专业的吕浩男,先后走进3个社区的83户住户家中,排查登记420余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健康证”的办理工作……

法捷耶夫曾说:“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范例和榜样的力量无声但强大,它们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在他们的指引和感召之下,人文学子将借榜样之力成就自己人生的辉煌之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无论时代的浪潮如何翻涌,相信在“川农大精神”润泽下的人文学院将更加人文蔚然,而人文师生们将始终把握航向,将“人文情怀”与“川农大精神”紧密连结,书写新时代的人文华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