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精神”照亮经济学人梦

2020-09-28 17:44:29作者:经济学院 来源:经济学院 点击数:

  

2015年,学校将经济管理学院分设为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

5年来,经济学人传承弘扬“川农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继承优良传统、追求卓越一流,在谋划创业中确立梦想,在面对任务时勇于奋斗,在前进道路上永攀高峰,谱写了一篇经济学人厚德博学、经世济民的创业诗篇。

坚持党建引领,在谋划创业中确立梦想

2015年初,分设的经济学院仅有教职工38人,其中业务教师34人,高级职称教师和研究生导师严重不足,学科基础非常薄弱。分院之初的众多短板让老师们的心情十分沉重,让这个新学院的氛围一度非常低迷。

2015年6月29日,经济学院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时任学校党委副书记的庄天慧同志举旗定向,为学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学院党委要大力弘扬“川农大精神”,认真落实学校党委提出的建设国内一流农业大学的发展目标,科学谋划,狠抓学科专业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党代会通过了《实谋实干,为建设服务于区域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确立了建设服务于西南区域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奋斗目标,明晰了“稳量提质,升级扩面,善教强研,添项上档,加量增效”的五年任务。为全院师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一扫刚分院时的低迷氛围,重树了信心、振奋了精神、鼓足了干劲,在创业梦想的号召指引下,全院教职工同心协力、昂首阔步,踏上了实干兴院的创业之路。

经济学院在确定了“五点着力,五面促进”的五大任务后,把总任务分解到每一年,5年来先后开展了“促双增,我咋办”“一流学科如何建”“建学科·促专业·奋进制高点”“强科研•促学科”“更聚合力•再谋新篇”主题大讨论,党支部讨论在先,统一思想在前,真正筑牢了战斗堡垒;党员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沉睡的人马上清醒、徘徊的人立即起步、漫步的人赶快小跑、跑步的人稳定持续,让每一位教职工都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中找准了个人坐标,真正把自己摆进了改革发展蓝图中。“我是主体,人人是动力”的学院精神得以固化,“齐努力、同奋斗、互帮助、共进步”的学院氛围愈发浓厚,引导、激励全院教职工形成了比境界、比作风、比能力、比成果、比贡献的良好风气,为经济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聚集了磅礴力量。

经济学院党委通过抓实党支部,培育创业先锋。新组建了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党支部和投资学系教工党支部,实现教师党支部建在系室、研究所上,由党员系室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团结带领下,各系室成功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的大仗、硬仗,涌现出一批坚持弘扬“川农大精神”,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创业先锋。

投资系教工党支部是学院最“年轻”的党支部。学院成立之初,学院党委书记漆雁斌同志时常找系主任王玉峰同志谈心谈话,聊那些川农的老故事,聊思想、聊工作、聊生活……有时一聊就是一下午。王玉峰同志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在“川农大精神”的熏陶下,从业务骨干迅速成长为党员骨干,经过支部选举,接下了党支部书记的重担。投资学专业从2014年开始招生,2018年首届毕业生人数近200人,面临师资不足、实践基地少的困境,王玉峰同志一直冲锋在前,团结带领全系教师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顺利完成首次专业授位评估、首届学生高质量毕业、3轮培养方案修订、新签订10余家实践基地、积极引入CFA周末实验班,实现了新学科良好开局,在2019年四川省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为优势专业。投资学系教工党支部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党员人数从3名到6名,覆盖教师人数从5人到13人的快速发展,并成功申报学校党建创新项目,荣获学院优秀党支部荣誉称号。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党支部的团结引领下,像王玉峰同志一样的创业先锋不断涌现,广大党员的示范作用不断凸显,全院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描绘学院的发展蓝图,一起助燃学院的创业梦想,齐心协力促进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和传承“川农大精神”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继承优良传统,在面对任务时勇于奋斗

学院分设之初,师资队伍薄弱,34名专职教师一学年内要完成近2万课时的教学量,稳教学保运行成为了学院分设之初的首要任务。学院抓住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多媒体课件,提炼教学成果,牢牢站稳三尺讲台,确保本科教学有序开展,稳步提升。

“精彩一课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有完美呈现。而这些都集中体现在我们的多媒体课件上。”院领导同时发出一个声音:“狠抓多媒体课件建设”。学院出台《经济学院本科多媒体课件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每年划拨多媒体课件建设专项经费2万元,遴选20门专业核心课或主干课进行多媒体课件建设,用时3年,让所有课程多媒体课件达到优秀标准,优质特色课程课件全覆盖。国贸系党支部书记,拥有37年教龄的李阳明老师,经历了黑板板书、传统胶片幻灯片等教学手段,在接到学院的任务后,就一直和新媒体课件“死磕”。在《政治经济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李阳明老师带领课程团队,从素材甄选到动画设计,从颜色搭配到字体字号,精心打磨每一页PPT,最终,该门课件以重点突出,生动直观,事例详实,排版精美的优势拿回了学院首个校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随着新教师不断加入教学队伍,如何让新教师迅速融入学院、提高业务能力,让老教师有更强能力、实现新作为,让教学队伍有更优结构、契合新要求,成为了新的难题。院领导班子很快达成共识——以课程团队建设为支撑搭建平台提升教学质量。学院出台了《经济学院本科课程团队建设实施办法》,从课程档案、教学研讨、教改项目申报、评教满意率、教学实习基地、教改论文发表等方面进行考核验收。经过5年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一流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的院级示范性精品课程,并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带动其它课程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发展。学生评教满意率逐年提高,从分院初的88%提高到95%;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升,四个专业学生必修与专业方向课平均成绩超过85分,课堂建设成效初显。

教学压力得到缓解,教学队伍不断壮大,院领导开始带领全院教职工趁势而上,向更高任务发起冲锋,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蒋远胜院长自主持学院教学改革工作以来,一直在苦苦思索最适合学校学院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目标。一次工作遇到阻滞时他回想起2001年,他还在德国波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攻读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时,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肖洪安教授利用参加德国高校访问代表团的机会,专门抽出时间到波恩大学,给他送去“老干妈”辣椒酱的深深情谊、叮嘱他学习生活的浓浓关切和希望他早日学成回国的殷殷期盼。“为何不去德国大学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中找找启发呢?”这个念头冒出来后,他开始查阅资料,结合自己在德国学习经济学的经历和体会,先完成了一篇《德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及其启示》论文,然后综合比较国内的综合性大学如四川大学、财经院校如西南财大的教学特征,进行差别定位,终于找到了自己学院的改革目标定位与特色优势。

经过4年的反复探索、实践、总结,由蒋远胜院长主持,多位院领导和各系室、专业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地方农业院校经管类本科人才应用能力“产教合作”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项目,发表教改论文数成为全校最多的项目,更是名列全省发表论文数前列。成功获评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不仅使我院学生受益,还推广运用到西南地区6所涉农高校的经管类专业,为创新地方农业院校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学院全体教师继承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坚守住了三尺讲台,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院依托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和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平台,以科技创新助力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为选题并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28项,承担省、市、县精准脱贫第三方评估任务12项,其他扶贫类横向项目(培训)13项。学院师生的脚步踏遍秦巴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乌蒙山区四川四大贫困片区,深入康定县、布拖县、峨边县、雷波县、昭觉县、甘洛县、越西县、黑水县、雅江县等10多个深度贫困县开展调研和帮扶。

现任区域与经济研究所党支部支委、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的张海霞副教授,在2015年时就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团队”的骨干成员了。在2015-2018年间,其所在的团队多次承担四川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的技术总控工作。评估的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气候恶劣,团队成员充分发扬了“川农大精神”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在评估调研时走村入户,不漏掉任何一个抽样家庭。寒冬,他们冒着严寒风雪,坐着村民的摩托车,在高原藏区的牧户之间奔波;盛夏,他们顶着酷暑烈日,在大凉山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的路上艰难前行;雨季,他们步履蹒跚走在秦巴山区泥泞的小路上,而一走就是一整天.....

星光不负赶路人,队员的心血和汗水灌溉了科研的累累硕果,2014年以来,团队连续每年都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017年,团队的《同步小康进程中四川精准脱贫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了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实现了我校社科省部级一等奖零的突破;2020年,团队申报的《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研究》获准立项,实现了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零突破。团队多次承担了国务院扶贫办委托项目,承担了国家贫困县摘帽等技术服务工作,为我国和我省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贡献了智库力量。

追求卓越一流,在前进道路上永攀高峰

经济学院始终跟随学校快速发展的脚步,在发展路上永不停步,在前进路上勇攀高峰,在立德树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追求卓越一流。

经济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在“三全育人”中筑牢厚德博学,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用好课堂育人主渠道,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工程建设,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局面。充分挖掘科研育人资源,借助“大创”课题、“挑战杯”、科研兴趣培养计划等项目平台,发挥科研育人的协同作用,老师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和坚定不移、孜孜以求的科研追求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经济学子。

“厚德博学、经世济民”的院训育人功能日益彰显,浓郁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肥沃的精神土壤,并吸引了一批优秀学生留校任教,成为“川农大精神”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今年7月,经济学系新入职的邓鑫博士在学院教职工群里受到了热烈欢迎,被大家戏称为“最老的新人”。原来啊,邓鑫的本硕博均求学于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原经济管理学院),无论是读研读博还是就业,邓鑫都有很多选择,但每一次,他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母校。因为他始终铭记着母校对他的培育之恩,硕、博导师漆雁斌教授对他的帮助关心,“纵使未来坎坷荆棘,我不曾害怕,也不会离去。”他在博士论文致谢中这样写道。未来,角色转换,他从“川农大精神”的受益人变为了新的传承人,他仍会坚守初心、满怀感恩,身体力行“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扎实做好应用经济与“三农”问题研究,为母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经济学院坚持深化改革,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研学经世方略。学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需求,对标国内同类高校的一流专业,突显农林高校特色,与域内综合大学、财经院校错位发展,各专业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通过内培外引,不断充实壮大教师队伍,加强年青教师培养,提升队伍质量,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学科建设增强动力。5年来,学院教师队伍增加到73人,学院双支计划入选层次人员由2015年的9人增加至今年的23人;晋升教授5人,晋升(引进)副教授8人,新增硕士生导师30人;3人入选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1人荣获第三届中国西部财经领秀论坛十大年度财经人物。选派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及国内外学术交流50余人次,5名教师分赴英、美等国做访问学者。

学院不断深化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和省金融学会、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的合作,成为省金融学会副会长单位,成立了由我院作为主任委员单位的“四川省金融学会现代农业金融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委员会”,新加入三个省级学会(省医疗保险学会、省财政学会和省保险学会),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不断提升学科声誉和影响力,增强学科话语权。

2017年和2018年,学院和四川省金融学会、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联合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中国西南农村金融论坛。2019年,论坛升级为天府金融论坛分论坛,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学会等100多个单位的300余人参加了论坛。学校党委书记庄天慧和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纪敏,成都市政府副市长牛清报出席论坛。该论坛已成为西南五省市自治区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金融学会、涉农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企事业单位的教学科研人员、银行家、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广泛交流的学术平台,在业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经济学院坚持强农兴农,在大国三农情怀下苦练济民本领。教师苦练科研内功,学生苦练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学院教师依托“一所两中心”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子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30多项,世界银行(WorldBank)、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的合作项目5项,纵向科研经费合计近800万元,在全校人文社科学院名列第一。出版专著近30部,发表SCI、SSCI、CSSCI等收录论文160多篇。先后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的彭艳玲博士在2017年入职后参加了学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对“川农大精神”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并深受触动。来到学院后,院领导的谈心谈话、研究团队的指导带领、同事的关心帮助,让她产生了想为这个集体奉献更多的强烈愿望。为了尽快提升自己,她每年奔赴北京、云南、江西、江苏各地,参加领域内高端学术论坛。每年寒暑假,她都带着调研团队,或顶着烈日或冒着严寒,挨家挨户地去调研、访谈,足迹遍布省内外上百个贫困山村,入户近五千家农户。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彭艳玲博士申报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生成机理及分担机制研究》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实现了学院分设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

学院采取“项目+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项目+社会实践”等方式广泛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三趣汇”、“创客行”等创新创业活动,出台《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助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金融学2013级的刘炎周,受益于学校学院的科研活动,先后主持国家级创新性训练计划,参加“挑战杯”大赛获四川省金奖和全国铜奖,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在《中国农村经济》发表论文,先后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笃学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等多项荣誉,成功推免到浙江大学攻读硕博连读项目。

学院党委副书记何仁辉老师一直扎根在学生工作一线,在17年的摸爬滚打中,他沉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对于用好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他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按照我校作为农业院校的属性,侧重以服务三农、乡镇振兴、脱贫攻坚的主题,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结合我校作为“211”和“双一流”大学,侧重对学术研究的引导,培养研究型和复合性人才;结合我院经济学学科专业特点,侧重经济、金融、贸易内容,培养“厚德博学、经世济民”的经济人才。同时,何仁辉老师积极探索、实践“课程秘书”和“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让第二课堂主动融入第一课堂,助力学风建设。每个课程教学班设置“课程秘书”,协助任课老师落实课堂任务,加强师生课后沟通。各课程开展模拟拍卖、模拟谈判、模拟法庭、模拟职场、社会调查、读书报告、知识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融入理想信念、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伦理等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近三年,全院本科学生必修课加权平均成绩一直保持在85分以上,毕业生英语四级过级率达96.2%,六级过级率达64.44%,均位列全校前列,第二课堂活跃度居全校第一,获评学校学风建设示范奖。

经济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影响,在“一带一路”舞台上讲好川农故事。国贸系主任沈倩岭教授是学院第一位到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授课的教师,回国前,一名交换学生对她说:“沈老师,其实在一些封闭的外国人的意识中,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沈倩岭听了之后心情沉重,坚定了要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决心。回国后,她作为全校第一个全英文本科专业负责人,率先开设全英语授课,近3年完成教学工作量达4775学时,获得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一等奖。沈倩岭担任留学生全英文教学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反复讨论教学大纲,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企业实习三个环节,设置国际商务谈判、中国金融市场、中国经济、中国文化等13门特色课程。她抓住学校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的新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项目,合作伙伴从法国拓展到了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高校,人数从7人发展到每年40余人,5年累计接收学生120余人,派出优秀本科生96人,获评学校2018年度国际合作办学先进个人。“你们回去以后,要作为沟通的桥梁,把我们的“川农大精神”,我们的川农故事传播出去。”每当留学生回国前,沈倩岭都会这样叮嘱每一位留学生。她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向更多的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国风采,在全球传播中国文化。

经济201603班的袁天立,在大二时了解到学院的“3+1”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项目,萌生了前往公派留学的想法。他苦练口语,通过雅思考试,奔赴法国后,也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主动登上讲台为同学和老师做Presentation,展示了中国留学生的卓然风采。回国后,他依然保持了在国外求学的干劲和拼劲,成功获得推免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在国际合作办学中受益还有外国留学生。来自法国的Thomas Deseho,通过学院与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国际商务管理”交换生项目来到四川成都,在学院4个月的学习生活让Thomas感受到了成都这所城市独特的魅力,看到了成都正在崛起的食品饮料、休闲旅游、新型金融、现代物流给全球人才创造了事业发展的机遇。交换项目结束后,他毅然选择留在中国成都,创办了托马斯昆汀餐饮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跨国“蓉漂”。

五年来,靠着一股永不言败的创业韧劲,经济学院国际化办学不断发展,锻造了了一支业务水平与国际接轨的师资队伍,搭建了学生公派和交换的留学平台,先后与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签署合作协议,开设全校首个本科全英文专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招收本科留学生。学院连续三年获评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集体,教育国际化水平处于学校领先地位。

回顾过去,经济学院能够在创业之路上逐梦远航,是因为有“川农大精神”鼓舞经济学人奋勇前行,是因为在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里,有经济学人共同的情感、奋斗、拼搏和荣耀,更有照进未来的经验和智慧,轻轻翻过就会发出耀眼的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学院将继续传承弘扬“川农大精神”,把创业的梦想落实在每一位教职工的每一个前行的脚印中,走稳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每一步,走出一条努力为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学校加快推进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贡献经济学人的智慧和才干。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