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精神”形成的文化渊源

2020-09-09 15:43:35作者:作者:尹君 审稿:张俊贤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的历史足迹与现实追求。大学精神不是写在纸上,不是存在于学校标语、口号上,甚至也不仅仅体现在校长的办学理念中,而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精神的凝聚和升华;它体现在代代大学人的薪火相传、传承弘扬上。“川农大精神”有着深厚的校史文化底蕴,“川农大精神”的形成是川农大百余年办学历史沉淀的必然结果,凝聚着学校文化的精髓。

优良办学传统凝聚而成川农大精神

大学精神的形成需要办学历史的积淀,大学历史传统成为大学精神深厚的资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大学秉承弘扬的永恒的精神。在“川农大精神”内涵中,“爱国”被放在了首位,也正是川农大百余年来川农人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的诠释和生动写照。在川农大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英勇奋斗,为民族复兴、国家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许多师生从海外留学归来,希望以农业报国,以农业强国。1905年春,四川总督锡良奏请派遣29名学生到日本学习,其中7名学生学农业,作为筹划中的农业学堂预备师资。1906年四川通省中等农业学堂创办,这是四川成立的第一所农业学堂。四川总督锡良在四川通省中等农业学堂成立时致辞:“蜀中沃野千里,古称陆海。夙以蚕丝之利与世相竞,徒以墨守故法,利寖外溢,故不能不提倡农学,以为振兴农业之预备。”自此以后,虽然学校的校名多有变更,但学校始终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以农报国之志从未改变。1956年迁往雅安独立建院,成立四川农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1999年学校进入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从20世纪初希冀农业救国到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历百年的风雨沧桑,筚路蓝缕,手胼足胝,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追逐着兴农报国的梦想,无数爱农学农师生以身许国的担当精神成为“川农大精神”孕育的思想文化源头。

历代名师对“川农大精神”的缔造与履践

大学培养大师,大师成就大学。

在学校办学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名校长、名教授、名学者是“川农大精神”的创造者、实践者,“川农大精神”的形成特别体现在雅安独立建校以来,以第一任院长杨开渠、第二任院长杨允奎和首任四川农业大学校长杨凤为代表的几代川农人身上。

杨开渠(1902年10月27日—1962年2月2日),1927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农实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于民族义愤毅然回到祖国。1956年任四川农学院院长。他曾用盆子和布控制光照来做实验,时常戴顶草帽,弯起腰杆在水田里进行科学研究。为掌握第一手材料,他还顶烈日、冒严寒,骑着自行车四处搜集材料,深入二郎山、宝兴等高寒山区开展调查研究。杨允奎(1902年11月13日—1970年9月14日),1928年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1933年被授予博士学位后回国。1955年任四川省农业厅厅长兼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1962年兼任四川农学院院长。他在科研的道路上矢志不渝,他步履蹒跚地挑着粪桶为玉米施肥,大热天泡在玉米地里做实验;在病榻上,他还惦记着教学科研,一再叮嘱:“要好好管理,我病好后去收获考种。”杨凤(1921年11月—2015年12月29日)1941年起先后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美国依俄华州立农工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1951年10月冲破层层阻挠回到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1985年6月,杨凤任四川农业大学校长。他曾说过:“日本帝国主义教育了我们,让我们懂得了亡国的耻辱,让我们立下了终身的志向:科学救国、教育救国。50年了,虽然没有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从零开始,建设了重点学科。今天条件好多了,遗憾的是,我年岁大了,不能再做得更大一些、更好一些了。我的观点是,最困难的条件下,能作出一点工作,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纵有天大的困难也是暂时的。有那么多机会可以到北京、上海、东南沿海等地,我都没有离开这里,我为自己在西部坚持了50年引以为荣。我希望在外留学人员,包括我的学生,在外面作出成绩的同时,能兼顾为国内做些事,这一点还是能够做到的。特别是为祖国的农业现代化、为提高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川农大历史上,具有这样情怀的校长领导、专家学者不可胜数,他们“作风朴实、治学严谨、脚踏实地、锐意创新、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学校历史上正是他们的人格、学识、风范、品质完整地融化汇聚,不断发扬光大,最终凝练、集聚成“川农大精神”。

红色基因沉淀“川农大精神”核心内涵

作为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川农大,有着悠久的红色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王右木(1887—1924年),是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曾当选中共一大代表,担任中共成都党组织首任负责人。1920年开始王右木在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我校1914-1926年期间的前身机构)讲授经济学,在我校任教期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一批以康明惠为代表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为四川党团组织的创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在王右木的影响下,当时的川农大,即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还有如康明惠等多达七位学生加入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积极从事四川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早期传播工作,并为成立四川党组织孕育了第一批有生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更是涌现了一大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川农英烈,江竹筠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江竹筠(1920.8.20-1949.11.14),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1945年转入农艺系。1948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她怒斥敌人、坚贞不屈。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英勇就义。临刑前,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学校红色历史文化不仅是学校的文化底色,也是川农大人血液中流淌的基因。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红色基因,积淀而成“川农大精神”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