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28 11:47:45作者:邱高会 王嘉祺 审稿:蒋远胜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为我国“十五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领会并全面贯彻这一战略部署,必须准确把握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理论逻辑和重点任务。

一、深刻认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应对风险挑战、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是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面对“十五五”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唯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有效应对外部技术遏制与封锁,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为国家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只有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突破传统增长路径依赖,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确保如期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深入理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是新质生产力的“根”与“魂”。“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是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源头活水和核心引擎。

以生产要素优化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科技自立自强通过重塑生产要素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筑基:在劳动者维度,推动技能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跃升,培育掌握现代技术的复合型劳动力;在劳动资料维度,以技术突破升级生产工具,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在劳动对象维度,拓展新的要素领域,使劳动对象从传统物质资源向多元创新载体延伸。这种要素跃升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优化组合,最终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这正是新质生产力“质优”的关键。

协同创新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通过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的创新共同体,有助于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产业链和价值网上,有助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促进产业领域实现全链条跃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突破单一要素驱动的桎梏,强化1+1>2的倍增效能。

三、牢牢把握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

新征程上,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建议》从强化攻关、融合创新、效能提升、数字赋能四个方面部署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

强化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原始创新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建议》部署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破解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张皮”困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建议》部署要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强化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统筹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更多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创新文化,加强科技法治、伦理、诚信、安全建设,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位一体”战略支撑体系。《建议》部署要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引育世界优秀人才。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建议》部署要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完善监管,推动平台经济创新和健康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号角。在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新征程上,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和强劲发展动能。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求学记】王先垚:科研中解码世界,舞台上演绎人生
    【求学记】王先
  • 【求学记】王先垚:科研中解码世界,舞台上演绎人生
    【求学记】王先
  • 学校与民革四川省委会签署合作协议
    学校与民革四川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