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网课全面铺开,全体教师抡起袖子奋战在线上教学的新战场,有适应良好的,也有适应艰难的,无论如何,“它来了”。在线教学难道只是特殊情况的一个“过渡期”,等到回归校园,会一切“照旧”,回到原点?笔者认为,恰恰相反,应该把握此次契机,强化思想认知,做好整体规划,提升必要技能,让网课成为撬动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寻出“互联网+教育”校本化路径,真正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去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线上教育必然成为“互联网+教育”重要的一环,但线上教育并不等同于把线下课堂简单搬到线上,也不等同于师生换个场地——从教室换到直播间上课而已,要以网课为起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认识到位。要认识到网络在线教育与传统课堂教育的结合是必由之路,必须大胆拥抱改革,顺应潮流。摒弃过渡期的想法,做好长期战的准备,网课确实会结束的一天,师生会回归正常的课堂,但是在线教育留下的经验却需要总结,值得被带入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凭依。
在开展教学改革中,要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网课时,教师最大的感受是,无法直观了解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度,容易掉入“全程自嗨”的陷阱,这正是因为没有及时转变观念,依然停留在教师为主的教育模式中。回归线下教学后,依然可以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打破“一言堂”,摈弃照本宣科,杜绝“全程念PPT”,利用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通过小组讨论、练习测评、头脑风暴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研讨式、互动式学习,让课堂从教师“教”向学生“学”过渡,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
二是技能到位。网课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网课所需的资源平台、教学软件、交互软件等种类多、操作繁复,对教师来说,无论是网络软件的运用,还是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都是需要补上的短板技能。网络软件的运用靠短期培训和应急学习还可以解决,课程资源的选择利用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索和完善。
网络教学的好处是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如何甄辨、选择、重组、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当前,教育部为应对疫情,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了全部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一份数据显示,截止2月2日,教育部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如此庞大的资源,教师自己要全部熟悉、消化并有效对接到自己的课堂中,不是一件易事。此外,在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老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开发建设属于自己的网络“金课”,拓展课堂学习内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配套到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要做到互补共融,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比如:从优质网络课程库的构建上来说,需要各学院各学科各课程借力“双万计划”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契机,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完善学校在线网络资源库;从教师考评来说,需要增加对推进线上线下教育互动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度;从学生学业来说,需要加强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考察,从单一的对学习结果的考核,转变到对学习过程的考察中来。从转变师生观念上说,需要加大培训力度,践行科学教育教学理念。
总之,此次网课开始于大家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赶鸭子上架,希望能结束于“谋定而后动”的有意识行动,在立德树人这一高校育人目标指引下,让网课成为撬动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