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心”要求,是我们做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应有的精神状态和战斗姿态,也是我们增强战疫信心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心”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上,作为教师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心,面对困难不断进取,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学扎实搞好教研,不断增强进取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沉潜之心,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要坚定必胜信心,增强勇于自我革新的进取之心。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下,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不缩水、教学质量不降低,教师们面临新的考验。“转型”当上了“主播”,熟悉的教学内容,崭新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准备充分,配备了各种电脑软硬件装备,充分运用慕课、空中课堂等平台,还有备选方案以备网络卡顿之需。但也有教师不曾有过直播的经验,对于技术运用、镜头感、新媒体理念等难以快速适应,倍感压力,手足无措。情非得已的线上教学暴露出部分教师能力素养的短板与不足,有学生怒怼:“老师对学习通,腾讯会议,中国大学MOOC,各种软件不熟悉,上课各种BUG”。网络新媒体时代,不再是一支粉笔走天下,一张PPT用多年的时代,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等都在发生迅疾而深刻的变化,教学相长,“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常怀进取之心,提振精气神,积极适应角色的转换,不断学习进步,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全新要求。
二要坚守职业操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之心。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疫情在前,责任在肩。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应该明晰自身的责任,爱岗敬业,勇但使命,只有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才能有更强烈的使命感和归属感。网上教学以来,广大教师无论在家还是在校办公,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践行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虽然没有三尺讲台,但有电脑、手机等现代手段与学生相连;虽没有面对面的讲述,仍可借助QQ、微信等答疑释惑。老师们认真备课、精选资料、设计教学方法,远程关注学生可能比平时上课更累,这正是教师的本职与责任所在。但也有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不认真的现象,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有学生表达了不满:“至于教学质量,感觉就是随便在网上找的东西,然后跟着PPT读一样。还有的就干脆QQ群讨论了,连谁在不在都不知道。真的好敷衍。”“这就是我们的课,老师上课就是发一个视频链接,好多人都打不开,打开了没有声音,还特别卡。老师也稍微上点心也好呀,我真的哭了。”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一个治学严谨、责任心强的老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也才能在自己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三要厚植教育情怀,增强守望学生的仁爱之心。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做一名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充满爱心和信任,老师严爱相济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能让学生亲其师然后信其道,使自己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多次强调要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关心关爱学生落实落小落细。各学院教职工化身“爱心传递员”为学生代取代寄复试资料帮助学生在家准备研究生复试;各小班班主任时刻关注班上每一个学生情况,宣传各类防疫知识、叮嘱学业不松懈;各单位多项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虽然距离遥远,但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今年学校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2020年度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上,学校党委书记庄天慧要求“教师要把精力更多投入到教学上,对学生要有爱心,做到爱学生、爱教学。”老师有仁爱之心就能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师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不仅帮助学生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促进学生成长进步,更能够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
四要坚持严谨细致,增强科学研究的沉潜之心。科研成效是衡量大学特色与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延期开学,教师们按要求待在家或在单位,有了相对自由的时间安排,正可以利用这段充足的时间集中精神,沉下心来,潜心研究学问、搞好科研。疫情无情,科研不停,农时不等人。教师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积极主动作为,发挥科研团队合作的力量,充分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资源、学校实验室等一切有利资源,心无旁骛,沉潜厚积,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科研工作,集中精力、精益求精推动科研项目有序开展。
2020年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年。经此疫情大考,做好教育答卷,全校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进取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沉潜之心,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