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2006级本科学生王斌。
2月23日,王斌实现了自己又的一个人生目标,以90.1分的面试成绩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生的硕士研究生甩在身后,摘得南充市选调生冠军头衔。
众所周知,每年的选调生考试如“群英会”般引人注意,汇集各类高校学生精英。而王斌制胜的“法宝”是什么?他又是如何杀出重围,一路过关斩将的?记者对王斌进行了专访。
2月23号一早,身穿笔挺西装的王斌等在南充十中的外面。虽然春节已过,可是气温丝毫未升,一身单薄的衣服挡不了阵阵寒风。终于入场了,他们被要求交出手机等通讯设备,就被几位武警大哥带领进入候场区。
各地考生们进入候区后一个个悄悄坐下,很快开始小声交谈起来。简短接触以后,王斌才知道,今年南充考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应试者,不仅出现了富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计划的志愿者们,还有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听到这一消息后,很多应试者的头低了下来。
“他强我逾强,清风拂山岗。”王斌用一古语安慰自己。他暗自对自己说“我很自豪我是川农人,不是重点高校并非矮人一等。今天能站在这里,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已经很出众了!”
记者问他,面对强劲的竞争者是否有一丝恐惧。他说:“我很尊敬他们,因为在学习的路上,他们是师长,比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多,但绝不是因为他们来自哪所一流学府!”
“考场里坐着7名考官、3名计时员,我是第22个进去的。”王斌说,自己还感受到了不小压力。看到考题后,他马上用3分钟时间整理了一下思路。聪明的王斌此刻分析到,之前已经有21位应试者了,想必关于责任心(2010年四川选调生面试试题第一题的大意)的讨论已经很多了。所以他另辟蹊径,首先引用温总理的一句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听到这句话后,王斌看到考官们面部表情有所变化。他知道自己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场白,对接下来的应答立刻胸有成竹。
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斌笑着说:“早在读大学以前,自己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走选调这条路。所以从那时起,让自己每天尽量及时收看央视的“新闻联播”,阅读每一天的《人民日报》和《半月谈》等书报。”他很喜欢一些领导的名言,不知不觉就记在心里了。正是因为平时看的多、积累的多、思考多,他在应试场上语出惊人,准确地表达了内心想法。
面试第二道题的大意是:4件事情要在12至13日内完成,你应该如何安排,并说明理由。有着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王斌阐述“先急后缓,先重后轻”是基本原则,他还例举出自己在学校的工作经验进行说明。原来,大二是王斌过得最辛苦的日子。那段日子里,他扮演了很多社会角色,在学生会,他是党支部书记;在青年先锋队,他是负责人;在农经-07-2班,他是助理班主任……虽然工作繁重,但是他没有落下任何功课。每天晚上,他都会点着自己的小台灯学习。当室友们如雷的鼾声在寝室响起时,孤独的他也想过放弃,他就用选调的目标来鼓励自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平、经得住考验。”辛苦的付出之后换回的是80分以上的平均成绩。
采访中,王斌与记者聊到了“两会”、党校学习等话题。他高中毕业那一年成为共产党员,“党员”,当时他觉得这是一种无尚的荣誉,感觉自己多了另一个新的身份,此外并无其他深层次的理解。进入大学后,他才明白“党员”真正的含义,才知道如何去履行一个党员的义务,承担一个党员的责任。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当年暑假,他组织了“百名大学生村官挂职锻炼队”,奔走于绵阳、广元、德阳、雅安等处地震重灾区,帮助受灾村庄维持秩序、发放物资、统计灾情、灾后重建资金预算、心理辅导等。因为成绩突出,他们这个团队被省委宣传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表彰为“四川省抗震救灾大学生志愿服务优秀团队”。他同时获得学校2008年“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对母校恋恋不舍,特别是那些帮助过他的老师、朋友和同学们。他告诉记者说,校园里有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工作上有潘宏等老师的指导,学习上有王慧燮导师的教诲,失意时有兄弟姐妹的帮助,毕业离校后,他会经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