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谱写师生情 甘愿做学生的贴心人
——记政治与法学学院共产党员张禧
每次和张老师对话,都能给我的心灵带来震撼,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在您的悉心关爱下,我们变得积极自信,我们幸福快乐地成长。——一位学生的短信。
很多同事甚至学生都喜欢亲切地喊他“禧哥”。
他脸上挂着笑容,对周围的人总是和颜悦色。
捏指算来,张禧在川农工作已18年了,从学校原来设立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任教,到党委宣传部、省教育工委宣传部上挂锻炼、人文社科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政治与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角色”经常转变,而他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责任心却从来没有松弛过。
“学生思想认识到位了,学习就安心了”
18年前,张禧怀揣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来到川农大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任教,开始了三尺讲台的教育生涯。教与学的互动之余,他喜欢到学生宿舍与同学们聊天,深入了解同学们心理和思想变化。时间久了,同学们发现年青的张老师没有任何架子,把大家当成弟弟、妹妹来对待。
1999年学校开设水产专业并招收首届学生近60人,应时任动物科技学院总支副书记的苏晓萍老师的邀请,张禧担任了两个水产班的班主任。由于是新设专业,部分同学入校后,情绪很不稳定,对新设专业缺乏基本的信心——两个班中有1/3的人在想方设法转专业,还有一些同学举棋不定。
“同学们需要定心丸!”那段日子里,张禧的生活多了一个重心:向系上的专业老师们借阅、去图书馆查找,学习水产专业的相关知识,想尽办法收集与水产专业有关的资料。当他准确地掌握水产专业的就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后,又跑去找同学们一个个谈心,一次谈不通,再谈第二回,他一再告诉大家“新专业蕴含新力量,前途一片明。”
思想打通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十足。毕业当年,两个班8名同学考上了研究生,2名同学考上四川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另有5名同学开了自己的公司。而今,当年那些急不可待欲转专业的学生,都成了自己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
“学生的事,是自己的工作”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对人生的信念,这样离成功就不远了。”这是张禧对所有同学的要求。
张禧被公推公选到人文社科学院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后,发现有一个专业的一些同学违纪现象严重,打架、逃学、旷课时有发生。张禧找到同学们所在的宿舍,纪律上要求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谈心聊天成了家常便饭。毕业的前一个晚上,张禧和他们坐在一起畅谈生活,憧憬未来,一夜未睡。谈到动情之处,几个男生潸然泪下……一晃四年过去了,当年最危险的一个“捣蛋鬼”,而今成为国外一家大公司的业务经理,每年春节都要给张老师发来短信祝福和感激。
“如果哪位同学得了急病,张老师只要知道都会亲自送到医院。”一位同学说,有一位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一次手术后肠粘连导致腹腔积血,出现出血性休克,是张老师知道后及时送去救治。
还有一件事情让大家记忆犹新。一天晚上9点钟,一位同学突然昏倒在宿舍,同学们猜到病情可能很严重,马上打电话给张禧老师。张老师在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家长,并连夜驾车和学院政工干部将其送到成都华西医院。再驱车从成都赶回雅安,天都亮了。后来众人才知道,患病同学得的是肾衰竭,再迟一点什么都来不及了。
“只有教师身体力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善思、能言、诚信、力行”是政法学院确定的学生培养特点。
2008年5月12日,大地突然痉挛,一场巨大的天灾突然袭来。分管学生工作的张禧和学院其他领导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同学们面前,组织全院教师、共产党员、学生干部开展抗震救灾活动。师生们把平时搞活动用的塑料布搬到室外,搭起了一个个临时帐篷,惊恐万状的同学们有了安身之处。当晚,同学们被有序地安排在新校区、第五办公楼、运动场、体育馆附近……他不停地在雨水中穿梭,清点学生,安抚学生情绪。在余震频发、学生情绪不安的次日、第三日,他白天检查学生们的安置情况,晚上值班、查夜,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
2006年,张禧到人文社科学院任总支副书记后,他针对学院年轻、所设专业全部属于文科,学院的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学生实践锻炼的需要的情况,不断寻找拓展实践教育内容、扩大实践教育覆盖范围的新办法。寒暑假,别人回家休息,他却开着车子到处跑,几年下来,在重庆、成都、绵阳、眉山、内江、南充、宜宾、泸州、自贡和雅安等地联系建立了近30余个社会实践基地和就业实践基地。他所在的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先进集体称号。现在政法学院各系每年都要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活动。长期坚持下来,法学专业的模拟审判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模拟招聘活动、社会工作专业的社工节和个案辅导活动等已成为学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记者采访之前,了解到张禧和他的学生们获得了很多奖项,当记者问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时,张禧却笑着摆手不谈,说:“成绩是大家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任何事情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