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五年变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成效显著

2015-11-18 11:28:34作者:教务处 来源:教务处 点击数:

  

    
    编者按:2010到2015,5年的思想解放,赢来一种胸怀; 5年的改革创新,筑炼一种气质; 5年的砥砺奋进,弘扬一种精神;5年的力量凝聚,塑造一种精彩;5年紧扣民生脉搏,师生员工生发一种新的幸福……本网特别推出“我看五年变化”系列专题报道,聆听各项事业铿锵发展的脚步声。
……………………………………………………………………………………………………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国家、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精神,坚持“内涵-特色”的发展战略,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分类培养为核心,以“三大计划”为支点,强化课程训练和实践育人,深入推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多措并举,全面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强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按照“以生为本,分类培养,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思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深化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三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双分式”课程教学和差异化实践教学两大培养体系,全校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术型占比7%、复合型占比65%、应用型占比28%。5年来,人才分类培养逐步推进,培养出的三类人才各具特色,在各行各业独当一面,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一是学术型人才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自2010年实现本科生发表SCI论文零的突破,到目前,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论文大幅增加,且单篇影响因子从2.816到3.818再到4.25一再提升。同时考取北大、清华和中科院等单位研究生的学生也逐年递增。二是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心系“三农”、勇于创新的创业之星。如2011届学生刘可成,创立了“美农美家蚯蚓开发工作室”,被全国高校创业者大会评为“2010年度十大最具创业精神的大学生”。2014届学生钟明洁自主创业,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 2013年全国10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三是复合型人才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我校毕业生入选西部计划、一村一大、选调生、公务员、国家基层项目等计划的人数逐年增加,2013届毕业生汪洋以全球最高分通过2012年度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全科考试,是全球格伦·萨纳姆博士学生奖当年的唯一获奖者。

  夯实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是构筑毕业论文(设计)及实习的“六全员”制度。毕业论文(设计)实行双向选择的全员导师制、全员开题报告制、全员论文(设计)答辩制,强化从资料收集—选题—开题答辩—试验(调研或设计)—写作—论文答辩的全程、全面指导;毕业实习实行全员过程跟踪、全员写周记、全员写总结。学术型人才的毕业论文与导师科研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强化顶岗实习,复合型人才自主选择科研论文或毕业设计。一系列毕业论文及毕业实习改革措施的实施,促使毕业论文质量全面提升。今年本科毕业论文反抄袭检测通过率达95.95%,并有2.1%的论文达到零重复。二是课外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以“三大计划”——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科研兴趣培养计划和专业技能提升计划为着力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年来,共立项创新训练计划项目531项,申报获批国家级项目95项,参与学生2391人。科研兴趣培养计划立项项目由2010年的134项攀升到2014年的363项,累计4031名学生获得275.1万元科研经费资助。专业技能提升计划自2011年启动以来,每年立项60余个项目,成为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年均参与学生人数突破2.5万人次的专业第二课堂,并打造出了一批如茶艺大赛等参与面广、专业特色明显的品牌项目。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培养,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5年来,学生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论文330余篇,年均获得专利授权数1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实验项目组覃明刚同学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

  狠抓质量工程,助力培养质量提升

  一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取得丰硕成果。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四个专业获国家级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立项,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园林四个专业获复合应用型立项,学校成为四川省唯一获得两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立项的高校。茶学、农村区域发展、水产养殖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获得四川省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用技能型立项。土木工程等9个专业获省级卓越工程师立项。获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项目校外实践基地1个。二是特色专业建设取得较好成效。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4个专业综合改革获得“十二五”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首批专项资助。农学专业综合改革获国家级立项,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专业均获省级立项。三是精品课程建设稳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数量逐步递升,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层次递进的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新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2门,新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7门、校优质特色课程233门、精品课件173门,立项校级多媒体课件质量提升计划118门。四是完善了三级教材建设体系。5年来共资助编写出版教材381种,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2种。获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3部、获得第三届全国林(农)类优秀教材奖和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各1门。同时,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新建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增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着力机制创新,激发师生活力

  创建重参与、重过程、重效果的“三重”培养机制,着力在课程考核机制创新。将课程训练纳入课程教学的必需环节,推行以平时成绩为主、期终成绩为辅的多元多次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新模式,核心骨干课程平时成绩可占到总成绩的60%以上,改变学生“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的状况。建立机考平台,实现考教分离,《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英语》和《有机化学》等97门课程已经成功实现机考。实行弹性学制、学分预警制、多元多次考核制、毕业论文双答辩制、倡导学习过程环环合格制,严把教学质量合格关。例如:课程训练某一环节不合格,要求学生补做或重做,直至合格;对答辩不过关的论文严格执行补答辩制,直至答辩通过。实行课外实践“三自主两答辩一随机”制度。实践项目由学生自主申报、自主设计、自主实施,项目立项答辩和结题答辩实行现场随机抽取项目组成员进行答辩,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实行无门槛转专业制度,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转专业意愿,5年来,每年转专业人数保持在2000人左右。同时,学校大力发展双学位教育,有21个本科专业设立双学位。双学位修读人数亦逐年上升,5年来,有逾千名学生获得双学位证书。一些同学在双学位学习中,展现出不俗实力:法学双学位的1名同学顺利通过被誉为“天下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考试;在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校内选拔赛上,双学位英语的李睿同学取得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西地区复赛的机会。

  设置创新创业(技能)学分,对学业成绩、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以及自主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学分认定和表彰奖励,强化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对学业优秀或有科研潜质的学生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

  提高教师课时酬金,为教师指导课外实践项目计算工作量并支付酬金,对教师指导学生竞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或授权专利给予奖励,想方设法调动教师投身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实施本科学士论文培育计划,资助无科研经费的青年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每年滚动资助120名教师,现已资助经费近280万元,促进了教师指导水平稳步提升。2015年,学校重磅推出课堂教学质量奖,首年投入100万,对评教满意率高、说课表现突出、课程综合评价高的教师进行奖励,最大限度地把全校教师的力量凝聚到了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上。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支撑质量提升

  学校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开展教师校内培训,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编印《教改指导性学习资料》,交流优秀教学经验,引导积极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等措施,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5年来,学生对课程满意率(满意/参评人数)分别为87.25%、87.77%、89.37%、90.30%、90.66%,均在87%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出教师教学整体效果较好,受到学生广泛认可。为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共立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1项(其中省级项目4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省级一等奖9项),激励广大教师长期投身教学一线,大胆改革,不断创新。

  强化监管体系,确保质量提升

  构建了教师、学生、管理者三个层面全方位质量监控体系:一是教师层面,健全了“以院教学督导为主体、校教学督导为主导”的校院两级督导机制,真正形成督教、督学、督管齐头并进的生动局面;二是学生层面,通过网上评教、学生信息员、教学信箱等,不断完善学生评教和信息反馈机制;三是管理层面,完善了校院两级管理队伍督查巡查责任制。三个层面的监控体系收集教学中来自不同主体的“声音”,反馈给任课教师,实现以督促改、以查促改,保障本科教学质量。引入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变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为全检,营造良好学术风气。

  同时,按照统分结合、分区(融合)管理、职能延伸的思路,统筹三校区教务管理,构建了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三个校区教学运行同步,形成以人为本、合理健全、高效灵活的教学管理体系。2012年“一校三区”教学管理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三校区同时进行选课、报到注册、课表查询、补考报名、等级考试报名以及教材发放等功能。一校三区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得到完善,“一校三区” 教务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五年来,我校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学生就业率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2年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全国仅有4所农业院校入选;连续三次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90%以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表示满意,毕业生“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优良品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和肯定。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