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贵,男,中共党员,四川阆中人,1965年10月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1月入党,教授,博士,现为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3年,李仕贵进入四川农业大学学习,1990年硕士毕业于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留校任教,1998年获农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00年度全国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被中国农学会授予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2007年被列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遴选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和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省教育工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李仕贵同志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认真践行“人要像水稻一样实诚”的诺言,自觉做“川农大精神”的积极传承者、科技创新的主导先行者、教书育人的示范引领者。
一、热爱“三农”,甘于奉献,自觉做“川农大精神”的积极传承者。李仕贵同志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带头学习提高,与弘扬“川农大精神”结合起来,争做“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坚定传承者。
博士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出国做研究的机会,继续留在学校任教。他忠于党的教育,热爱自己的事业,自从与水稻结缘后,就对水稻产生了深厚感情。“兴趣和志向很重要,它可以激发人的潜力”,“我很喜欢育种,因为育种的材料年年不同,每年都可以把新东西奉献给三农,实现兴农之志。” 他时常告诉身边的同志。现在的他,上班时间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田间,晚上散步也是转田坎,水稻已成为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追求真理,勇攀高峰,自觉做科技创新的主导先行者。李仕贵同志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争做科技创新的先导者,在科学研究中攀高峰、树形象。
一是立志“三农”攀高峰。他热爱科技事业,具有坚忍不拔、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在科学研究中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科学道德和作风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心系“三农”,脑子里装着农业,心里想着农民,期盼改变农村,长期潜心致力于农业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二是潜心钻研结硕果。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863、转基因重大专项、跨越计划、支撑计划、成果转化基金、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基金等重点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本,发明专利4项,新品种保护权19项,育成品种推广面积3亿余亩。获国家和省级奖励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持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主持2项),省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三等奖5项。
三是科技服务见成效。他首次发现和定位了6个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基因,克隆了抗稻瘟病基因[Pi-d(t) 2],建立了高效分子育种新体系,育成了高配合力、优质、抗病的突破性恢复系蜀恢527水稻品种。育成的重穗型杂交稻亲本,组配出通过审定重穗型杂交稻品种38个,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5个,推广面积2亿余亩,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言传身教,悉心育才,自觉做教书育人的示范引领者。李仕贵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带头围绕育人创一流,在教书育人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低调做人教学生。每逢暑假,正是水稻的生长期,结束教学任务的他便赶往稻田,埋首其中,这种踏实的学术作风,为学生树立了良好形象。在学生眼里,李老师从没有架子。在炎热的天气里,他挽起裤脚,跟学生一起育种,即使身上被晒脱皮也不在乎。
二是严谨笃学育学生。在学术上对自己总是那样的严谨细致,从没有半点马虎,他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要求学生严谨认真又不失开拓创新,他认为,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学术之路打下基础。他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多给学生做实验、交流的机会。他要求课题组坚持每两周开一次例会,一起探讨研究、学习心得,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是三尺讲台爱学生。他热爱学生,将自己研究的前沿东西融入到课堂,达到教学相长。他讲授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的“分子遗传学”和农学本科专业的“作物育种学”,其中“作物育种学”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有机会就派他们出去做实验,选派参加重要学术会议和出国研修,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0年开始招生博士生,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余名。
“结实饱满的水稻,总是低下高贵的头,稗子的脑袋则在风中飘荡。人就要像水稻一样实诚,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时刻以党员的先进和优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服务“三农”中作表率、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