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育人改革,创新实验班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5-05-28 10:55:08作者:刘韵雅 审稿:李伟 来源:教务处 点击数:

  

日前,学校出台了《本科创新实验班实施办法》,该办法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学校《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精神,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和改革创新实践的重要举措之一。《实施办法》的出台是学校在新发展阶段破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以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和成长服务平台为目标,必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凝聚共识科学论证调研 落地创新实验班新方案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度和有效性的重要体现。2020年学校发布的《新时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中即明确“遴选优质生源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班”。2008—2015年学校在9个学院7个专业以“本硕连读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探索。2022年推出“登峰计划”,试点“本-硕-博”贯通式培养。2024年在《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目标导向充分调研形成方案。学校充分调研借鉴国内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吸收各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成果,如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理学院化学和数学拔尖创新班、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实践特色工作室、食品学院和动科院产业联合班等,并结合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形成初步方案。

问题导向部门协同优化方案。教务处、党政办公室、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科技处、乡村振兴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等多部门协作,认真梳理本科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系统总结“登峰计划”试点的经验成效,结合最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从人员遴选、本研贯通、个性培养、项目资助、经费预算等方面不断优化创新实验班开设方案。

创新导向多轮论证完善方案。为充分确保方案的引领性、创新性和可行性,校领导带队先后于3月25日在雅安校区、4月1日在都江堰校区、4月16日成都校区召开了三场涉及16个学院调研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教学单位意见,4月23日下午召开了研究生院、招就处等10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协调会论证方案具体执行细节,5月9日召集成都校区2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座谈进一步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对创新实验班方案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

本研贯通互免多维激励 聚优共育拔尖创新人才

《实施办法》共包括开设条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选拔与考核、培养方案、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共七个部分。创新实验班按照“厚基础、求创新、重实践、有特色”的培养原则,纵向打通本研课程衔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采取多种举措激励学生、教师和学院创新实践,缩短高层次人才培养年限。《实施办法》共有六大突破亮点:

本研贯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采用“2+2+X”培养模式实现“本科—硕士—博士”的贯通式人才培养,结合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互免,研究生阶段培养时间缩短2~3年,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快速成长。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将研究生阶段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学习,进入本校本硕、本博贯通培养后可用本科阶段课程直接免修相应研究生阶段课程。

降量提质,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在确保满足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突出通识教育提素质、专业教育强本领、实践教育增才干、个性化教育促创新,通过稳定通识教育课程的数量和学分,压减本科专业教育的课程数量和学分,增加实践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学分比重,提前学习研究生阶段课程等方式,降低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和课程门数。同时在通识教育中增加前沿与交叉课程,在实践教育中开设学术创新见习实践和学术交流实践,强化科研实践和产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在个性化教育中通过高阶课程和互免课程融入了研究生课程提升学习深度与广度。

成果免修,建立自主学习路径。《实施办法》中不仅明确了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必修课程的免修路径,并且将学术论文发表、发明专利授权、动植物新品种审定、科技成果获奖、竞赛获奖等多样化科研和产业实践成果应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答辩和毕业答辩免修。同时,鼓励引入优质慕课资源,丰富课程选择,使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多样化的学习路径。

重点培养,实现个性成长成才。创新实验班实施实行独立组班,通过公开选拔与动态考核机制遴选优秀学生。采用小班制教学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编排和课程考试的个性化安排实现重点培养。配备优秀班主任全程精细化管理,跨学科选聘高级职称教师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每位学生从大一配备学术导师或产业导师指导科研实践或产业实践,实现学术资源前置与科研训练本科全过程覆盖,在科研或产业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学生在大二学年结束后可根据自身专业或导师所在专业自行选择毕业和授位专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成长和职业规划。本校贯通培养的学生,若创新成果超过学校研究生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和授位。

多维激励,释放师生创新活力。《实施办法》共采取了11条激励措施。学生激励包括采取学分互认与替代措施,为其提供更灵活高效的学习路径;推行导师任选机制,打破学科、学院与校区壁垒,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丰富的项目资助与高比例的奖励资助,从科研启动到学业深造全方位支持学生发展;优先推荐国际交流学习和研究生免试,为学生成长成才铺就坚实道路。教师激励包括加大班主任和导师责任,核定额外课时工作量;实验班学生不占用导师研究生指标,增加导师培养积极性;划拨项目经费配套资助激励导师提升指导水平,为贯通培养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学院激励包括本科生管理费按生均 1.5 倍划拨、单列运行费以及加倍教学实践经费等措施,为学院开展创新实验班相关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专项资助,四大计划协同育人。《实施办法》整合校内资源,在《学科建设支持计划》《专业建设支持计划》《社会服务支持计划》《国际化办学推进计划》中均设立创新实验班专项,依托“四大支持计划”资助师生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实践,提升人才竞争力,以稳定的培养体系支撑学生长周期发展规划,培育出具有学术创新能力、产业实践能力与学科交叉能力的全方位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协同助力本科生和研究生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学校将以本科创新实验班的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落实“四个回归”,建立“优质生源吸引—优秀师资汇聚—优势资源整合—优良就业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贡献力量。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校级领导班子2023年度考核获评优秀
    校级领导班子20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冯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王西瑶:言传身教助振兴,走出“薯”光之路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