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我校2025级本科生、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在三校区同步举行。9000余名本科生新生、3000余名研究生新生相聚在桂花飘香的时节,共同开启人生新征程。

党委书记刘登才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新生们起立自行佩戴校徽。校徽上田野绿与丰收黄交相辉映,鼓舞新同学们传承弘扬“川农大精神”,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校长吴德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吴德围绕“打上川农印迹,留下美好回忆”主题,勉励本科新生要胸怀“国之大者”,传承“爱国基因”,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努力;要踔厉奋发,传承“自强基因”,牢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携手合作,传承“协作基因”,相互支持、彼此鼓励,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迎接挑战;要勇于探索,传承“创新基因”,用好本科创新实验班等平台,向着未知领域进军。他希望新生要坚定走出寝室,勇敢走进实验室,大胆参与实践,开启一场“立体式”“沉浸式”“环绕式”求学之旅,在川农大这片沃土上成长成才。
吴德以《锻造学术“三力”打开创新大门》为题,结合学校众多农业科学家的科研故事,向研究生新生们提出3点学术建议:一是要主动积累、刻意训练,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培养批判性思维等方式,提升学术判断力,找到学术创新大门的起点;二是要紧跟当前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抓住传统农业转向未来农业的发展机遇期,探索并践行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范式重塑,提升学术领悟力,迈上通往学术创新大门的阶梯;三是要坚持学术标准,坚守学术道德,用科学的设计、有效的样本、正确的方法、准确的数据和精确的分析去浇灌学术果实,提升学术执行力,铸就打开学术创新大门的钥匙。

教师代表、海外优青项目入选者、动物医学院李威分享了自己分享了自己14年来的求学和生活感悟,鼓励本科生主动学习、坚定目标、坚持不懈、勇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让梦想照进现实。
研究生导师代表、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永财教授饱含深情地回顾了自己与川农大双向奔赴的经历,叮嘱研究生新生要心怀家国、肩扛使命,对自己“狠”一点,用智慧、体魄、毅力做支撑,规划与反思并行,努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成为有使命担当的农业科技“探路者”。

“川农大家庭,其高度在于锚定我们报效家国的理想,其深度在于赋予我们定义自我的能力,在川农这个大家庭,其温度在于塑造我们关怀他人的品格。”本科高年级学生代表、食品学院朱效仪愿学弟学妹们以“修身”筑基,以“齐家”凝心,以“担当”明志。
研究生高年级学生代表、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于晓松鼓励新生践行校训,做“追求真理”的探索者、“造福社会”的践行者和“自强不息”的奋斗者。
本科新生代表、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林维克多表示将以求知若渴的态度扎根课堂,以知行合一的态度深耕课外实践,成为能担事、有情怀的川农人。
研究生新生代表、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蒋波是退伍军人。他认为“参军守边”与“科研登峰”的共通之处在于“突破极限”。他勉励新生以“科技之笔”书写乡村振兴答卷,让“兴农报国”的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第20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执行主席黄梓凌作为领誓人,带领全体研究生新生进行“遵守科研道德、恪守学术诚信”宣誓。
本科生开学典礼前,三校区合(演)唱团分别献唱《我的梦》《海阔天空》《我的舞台》,用充满青春朝气的歌声为新同学们献上祝福。研究生开学典礼前,大家共同观看了《烽火川魂 抗战记忆》第六集《一石济时粮——稻菽千重浪》纪录片。
校党委副书记张强主持开学典礼。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鹏,副校长李德海、王际睿,党委常委高雪松、蒋远胜、侯永翠,相关职能部门、院所负责同志出席典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