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大百余年发展历程中源远流长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要讲深讲透川农人爱党爱国、为党为国的奋斗史,激励师生坚定知农爱农的信心,为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贡献川农力量。”这是党委书记庄天慧在讲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的提出要求。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学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创新学习方式,着力构建立体学习格局,传承红色资源、服务绿色田园,把党史学习与推动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创新党史学习打开方式
江姐、彭松涛、双枪老太婆……一个个舞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或高亢雄壮、或低沉婉转……一曲曲经典唱段此起彼伏,音画互动、情景再现、现场表演,4月13日,学校辅导员党史公开课《歌剧<江姐>和她的共产主义朋友们》惊艳了听众。融音乐、歌剧、朗诵、表演为一体,辅导员陈明滟、王豪缘从歌剧赏析的角度,结合史料,生动讲述了我校优秀校友、革命烈士江竹筠的动人事迹。熟悉的《红梅赞》旋律带来满满回忆。“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现场深情朗诵的江姐《托孤信》让人泪目。
这是我校创新党史学习打开方式的一个缩影,学校构建起“专家讲理论、辅导员讲感悟、青马学员讲故事”的立体式党史学习教育体系。学校精选出《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哲学逻辑》等7讲党史精品课,由思政教育专家在校内开展巡讲;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忆历史经验、学创新理论”为主题,多层次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并第一时间将党的创新理论带到思政课课堂。 “万名学子学党史——川农大辅导员党史公开课”则注重发挥百余名辅导员的个人特长,结合自身感悟开展党史教育。“青马学员讲党史小故事”发挥朋辈引领作用,以短视频方式在新媒体平台每周定期推出,“百家讲坛”式的风格受到学子欢迎,目前党史小故事已经推9期,点击量近5万。
此外,学校还通过每周五的爱国电影免费观影活动,让师生在36场次的“坝坝电影”中感受建党百年伟业。大学生艺术团还将陆续推出《闪闪的红星》《青春之歌》《经典声影》《丝路绝响》等红色专场演出,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
深入挖掘传承红色基因
历时数月,几易其稿,校团委青年教师王璐长舒一口气,她创作的校史舞台剧《王右木》剧本终于成型。为让本剧 “七一”能准时搬上舞台,3月26日,校党委副书记张强专门牵头开展了剧本创作讨论会。
王右木是四川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四川党、团组织的领导和创建人之一。早年他浮海东渡,前往日本求学,受李大钊等革命家影响,立志改造社会救国救民。回国后,他通过组织成都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和创办《人声》报,在四川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后来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四川农大前身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教期间,培养了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
“能够再现校史经典人物故事,感觉自己特别幸运。”王璐说,自己在写的时候多次被王右木身上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所打动,“他与旧式家庭决裂,不畏军阀利诱威逼,最终为了信仰悲壮献身。”
创作排演校史舞台剧《王右木》,既是丰富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全面推进 “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在党史学习中,四川农大注重将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与百年川农大红色基因传承相结合,结集出版《丹心谱汗青——川农大红色档案》,详细记录了川农大人爱党爱国、为党为国的奋斗史、红色史。推出川农英烈网专题网站宣传英烈校友事迹,“红色故事会”演讲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经验智慧和前进力量。
学校还将进行“百年党史中的川农大人”的系列故事挖掘,生动再现王右木等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点燃红色火种、杨开渠等老一辈专家鼎力支撑全国抗战粮食供应、江姐等十余位英烈校友为国捐躯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爱国爱农知名专家的“红色家谱”。
学史力行服务乡村振兴
“育秧可以参考这张纸,一图读懂,壮苗保苗才能保障收成。”4月正是水稻育秧关键时节,水稻栽培专家任万军教授带着《无纺布旱育秧技术流程》《四川机插杂交稻片层式泥浆育秧技术流程》等机插秧“技术”法宝,率队来到南充市嘉陵区、西充县,广安市广安区、岳池县,指导种粮大户科学掌握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绿色田园的具体行动中。
水稻机械化插秧效率大约是人工插秧的50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方式之一,这些机插秧技术“法宝”正是十余年来任万军教授带领团队总结凝练出的 “傻瓜式”操作手册,“有了这些法宝和专家技术支持,心理踏实多了。” 南充市嘉陵区蟠龙镇正印寺村的滕兴平说。他种了近600亩水稻,一直想要采用机插秧,育秧技术却难以达到机插秧的水平。任万军经过田间诊断,发现存在种子量不够、水肥管理不善等情况,立即给出了看苗精准补肥、水育旱管等建议。
和任万军一样,我校专家教授在党史教育学习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绿色田园书写红色初心。农学院“乡村振兴党员服务先锋队”来到布拖县,对马铃薯春耕播种及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现场指导,为种植户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4月初,学校组织南江黄羊、茶叶、核桃、山地梅花鸡等9个特色产业专家团队深入巴中恩阳、平昌、通江、南江等区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学校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集中发力,出台《四川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重点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工程”,已遴选组建10支特色优势突出的科技服务团队,重点服务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着力提供“一村一策”定制化方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科创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