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受上级专业技术岗位核定总职数控制,以及高级岗位结构核定比例限制,特别是学校师资队伍快速壮大,质量和水平迅速提升,教师职称晋升的竞争愈发激烈,难度越来越大,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突破和提升的瓶颈,甚至成为横在教师们心中一根不吐不快的梗。
如何破除机制体制的藩篱,如何拓展职称晋升的空间,既要在上级政策的大框架下合法合规地持续健康运行,又要在当前人才竞争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抢抓发展机遇,学校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向政策要空间,紧紧抓住职称评审这个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推手和牛鼻子,以教师发展并促进学校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的号角从未停息,改革的步伐铿锵有力。
持续优化评审机制,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2017年是职称改革年。
2017年7月,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发布了《关于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推进高等学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意见》,将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学校。
早于2017年4月,很多单位尚在调研、纠结、犹豫、观望之际,学校根据国家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相关意见,在全省率先、果断地出台了《关于调整职称申报条件的通知》,主动给职称评审“松绑”,全面取消了对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同时实行职称和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在职称评审工作中释放“人才红利”,同时也实现了职称评审工作改革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再早于2016年12月,学校出台了《关于落实<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的具体意见》,明确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岗位的职称评审,不将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学术论文作为评审的限制性条件,主要评价科技成果转让成交额、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创新创业对社会和学校的实际贡献。
更早于2014年7月,学校着眼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多次向省教育厅、省人社厅专题报告和书面申请,终于获批将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占核定编制总数的比例提高了8个百分点,相应增加了如获珍宝的89个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此举措在2018年12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中仍得到专家赞赏,认为是内部人力资源充分挖潜和破解师资队伍建设瓶颈的有效举措。
取消对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取消代表作外审,按教学科研单位组建学科评审组并限额推荐评审,扩大职称评审委员会人员范围,坚持分类型分系列并突出岗位主体职责评价,取消破格及中级职称申报条件,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向本科课堂教学倾斜,向理工科、人文社科和艺术类学科专业倾斜,向突出贡献和累计贡献倾斜,在改革中不断优化评审机制,在优化中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纵观学校2013年版、2016年版以及2018年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的修订历程,均超前或紧扣上级改革导向,均着力于解决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均千方百计地为老师职业发展、职称晋升搭建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条件。
没有观望,没有等待,没有犹豫,机遇只会留给有筹谋、有准备的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唯有依靠发展方可解决。
公开选聘教授,实现本科专业零突破
2017年10月,注定了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学校在职称改革发展历程中书写了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性地以公开竞聘的方式选聘教授岗位人员。
“我们在创造川农大的历史!”学校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校长郑有良在当时的竞聘评审会上掷地有声地如是宣布。“原来教授职称还可以这么评!”此举措也引来了众多兄弟院校同仁们的围观和交流,并发出如此慨叹。
学校91个本科专业的师资情况,优者不言而喻,弱者令人痛惜。如何实现本科专业的全面、快速、均衡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能力和素质,在加快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中,显得更为迫在眉睫。
按需设岗、按岗竞聘,按照本科专业教学统领型主讲教授的标准,重点对标教师对申报专业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实际贡献,重点把握教师担任本专业课程尤其是骨干课程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重点考察教师在未来专业建设发展中的统领能力,重点评审教师能否真正担当起专业建设发展的重任、能否得到专业内老师们的公认。
适当放宽教授职称申报的任职基本年限要求,不看论文,不讲项目,不比经费,并非放宽教授的评审条件,而是根据岗位的急迫需要,考察和评价的标准有所侧重。
经过2017年10月、2018年11月连续两年、两轮的本科专业教授竞聘,共计76名教师申报参与竞聘,实现了14个学院27个本科专业教授零的突破,师资队伍得到了结构上的量变和质变。
本科专业竞聘教授,不仅是实现好一校三区协调发展和本科专业精准扶弱的重要具体举措,也是学校在职称制度改革顶层设计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更是顺应国家和省一系列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重大尝试。
着眼于学校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教职工发展的新期待,这样的改革和创新,效果特别的好,自然是预料之内、情理之中。
单列认定性评审,晋升教授又有了新通道
2019年3月11日下午,在前期反复论证、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校务会专题讨论并审定通过了《关于单列认定性评审教授的申报条件》,该文件于3月12日在“文件通览”挂出并昭告全校。
意料之中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导向太突出,步子迈得有点大,有点让人跟不上节奏,但预期效果应该是不可估量。
新通道一方面紧密对接学科建设双支计划、职称正常申报条件和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条件,另一方面紧扣科研型教授、教学科研型教授、教学型教授三种类型和系列主体岗位职责的标志性成果,引导教师进一步分类定向发展,各安其位、各就其职、各尽其能,在教师充分实现个人职业生涯最高段位的追求中,充分实现学校师资队伍类型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科研型教授的单列认定性评审申报条件,五条通途,任选其一。除了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或社会影响力做出突出贡献而特聘为教授二级岗或三级岗的在职教师,以及引进的杰出人才或高端人才外,双支计划第四及以上层次的若干入选条件,就是大家需要紧紧盯住的奋斗目标。
教学科研型教授的单列认定性评审申报条件,须任副教授4年以上,且须同时在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国家自然(社科、艺术)基金项目、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等三个方面同时发力。
教学型教授的单列认定性评审申报条件,须任副教授4年以上,且须同时在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或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指导优秀学位论文或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等赛事、担任学科(专业)负责人或班主任等三个方面咬定青山不放松。
尤其是,每年单列认定性评审三种类型各限额5名,在限额内可无差额评审,且缺额类型的指标可调剂用于差额类型,这样的评审机制相较于正常申报评审途径学校评审会残酷的、至少20%的刚性差额评审比例而言,特别凸显学校大力引导不同主体岗位教师狠抓标志性成果和分类定向发展的良苦用心。
特别是,申报单列认定性评审条件的教师,不占各院(所)2~3个正常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推荐指标,而是直接申报进入学校评审会,完全省略了单位推荐环节可能被差额的风险,径直拿到进入决赛的入场券。
更重要的是,假如单列认定性评审遗憾未被通过,符合正常申报条件的教师,当年还可再按正常申报评审教授的程序再次申报,而且每年原则上认定性评审教授的15个名额是单列的,并不会挤占学校原确定的25个正常申报评审教授的指标限额。
单列认定性评审教授,完全是在本科专业竞聘教授和正常申报评审教授两条途径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的一条新晋升途径。
单列认定性评审、本科专业竞聘、正常申报评审三种申报途径,单列认定性评审中的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三种类型,犹如紧紧环绕在以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为核心的一条条赛道,任由老师们对标并自行选择适合自己职称晋升的赛道。
努力的方向已指明,前进的路径已明晰,尤可预知,评审工作开展和启动之时,又将是令人兴奋鼓舞的时刻。
加法和增量,机遇和挑战,幸福又来敲门了,尚需要奋斗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