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川农大样本

2011-02-17 14:39:05作者:杨子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虽然是‘非编制’,但已感觉自己是个川农大人了。”元月8日,学生宿舍值班员高一康领取了他在川农大工作九年来的第一份“津贴”。像他一样,奔忙于学校的“非编制”聘用人员,如今都有了自己的“川农大身份”,“无法想象,作为一名‘非编’工人,我们能像学校的院士、教授一样领取岗位津贴”。这是近年来,川农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的一个缩影。
  
理念更清晰

  学校新班子上任两年来,着力思考的就是如何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创建一个“以师生员工满意为目标,着力构建科学合理、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贡献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力量。
  但是,一切都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还得从头探索。
  苦苦的思索,最终从高等教育的使命寻找到突破口。于是,学校提出“学生就业是学校最大的民生工程”!校长郑有良响亮地提出:“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全校教职员工都要像对自己的子女和弟弟妹妹一样,爱护、关心和教育学生”。一切思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展开。
  然而,“教职员工也是人,人人关爱学生,谁来关爱教职员工?!”
  校领导的回答是:“学校来关爱教职员工!”逻辑依次展开——要好好地关爱学生,就要有优秀的教职员工队伍;要有优秀的队伍,就要让教职员工有尊严、有干劲;要让他们有尊严、有干劲,就要暖人心、集人智、聚人力。
  如何暖人心、集人智、聚人力?校领导殚精竭虑,最终确定一个理念,那就是:要以人为本,将教职员工的利益“最大化”。
  比如,在唯文凭论风行的今天,一批早年忙于工作未能获得更高文凭的教职员工,工作业绩突出、奉献贡献不比别人差,但是拿学历一比,待遇就下去了。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次,郑有良在谈到文凭问题时,不无幽默而又尖锐地问道:“毛主席是什么学历?中师生嘛。邓小平同志什么学历?中学生嘛。但他们不仅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他的话掷地有声,让人深思。
  于是,新任领导班子将学校传统的“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赋予新内涵,做得更切实。从2009年起,陆续出台系列文件,推出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职员工利益,构建人人实现自我发展的空间,集聚力量强力推动学校大发展。党委书记邓良基将其概括为“让绩效得到充分肯定,公平得到适当兼顾,累积贡献得到基本认可”,而校长郑有良则更加通俗地称之为“人人有干头、人人有搞头、人人有奔头”。
  在第九次党代会上,邓良基代表党委所作的报告中,在谈到未来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时,明确将“加快建设、提高质量、发展学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定为主题。五个关键术语中,“改善民生、构建和谐”赫然在列,“确保实现教职工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千方百计力争多途径实现教职工人均收入稳步明显增长”成为全校教职员工内心深处的股股暖流。
  以人为本的理念,终以学校党委最具权威的文件形式确定下来。
  
制度更健全

  于是,学校在推进大学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贯彻着这一理念。
  对于学生,除了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以外,学校还根据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鼓励和确保学生安心学习,学有所成。两年来,投入重金,先后实施多项人才培养工程。其中,仅教学质量推进计划每年就投入经费1000万元。随后,又实施“三个百万工程”,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实施学风建设行动,促进学风进一步好转;制定和实施学生奖励与资助办法,奖励优秀学生,最高资金超过万元/人次;为了帮助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置了数十种奖助学金,仅2009-2010学年,奖助学金就达4000万元,2.5万余人次受益,实现了家庭困难学生全覆盖。“每一个勤奋的学生,都不再为生活艰难而发愁,”政法学院受资助的学生翁阳如是说。
  对于教职员工,学校不仅考虑其待遇,更考虑公平、公正,考虑其发展和自我实现。待遇方面,在两次调整校内津贴方案中,既考虑在岗人员,又充分考虑离退休人员;既考虑编制人员,也充分考虑“非编制”人员,大幅度提高其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在制定《中层单位管理费划拨与使用暂行办法》时,则将教学与行政单位挂钩,营造和谐一致的利益取向;在《一般行政职务管理实施办法》中,对那些既未担任教学工作,又没有担任领导职务,但在行政工作中做出奉献和贡献的同志给予了体现;对聘用人员,两年来就先后出台了5个文件,将其纳入学校教职员工大家庭的一员。而刚刚实行的岗位津贴和生活补助调整方案,更是首次将“非编制”员工列入其中,院士、教师、行政人员、工人,并列于一起。“工作有不同、贡献有大小、待遇有差别,但人格要平等、尊严有保证”,学校领导的话,获得了广大教职员工由衷的理解和支持。发展方面,在岗位设置方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求学深造等方面,都努力维护每一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使其实现政策允许下的最大化。“我们要开通一切可能的渠道,让每一个人都有奔头。”学校领导如此说,也如此去做。
  “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断完善的制度。”校领导说,制度是为人而存在的。他们,正驾着川农大这艘巨轮,以“以人为本”为航向,朝着现代大学制度不断前行。
  
行动更到位
 
  制度冰冷,而爱心则让人温暖,“以人为本”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在川农大常常让人流下感动的泪花。
  岗位津贴和生活补助调整拟定方案下来后,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找到校领导,讲述了自己退休早工资只有区区几百元,如今生活艰难,郑有良感同身受,当时就落下泪来,后来他将此情况转述时,党委书记邓良基也潸然泪下。于是学校一次次修改方案,所有中低收入者都再次有了增加,级别越低,涨幅越高……到方案正式定下来时,已是8易其稿。一位教职工表示,这在其他学校通常是领导定下了事,在川农大却敞开门广泛征求意见,“真是不敢想象”。无独有偶,在成都校区建设中,修建了一批公租房,一切按规矩办,打分,排队,标准是在成都校区工作为先,于是,包括邓良基、郑有良在内的9位校领导中8位都“榜上无名”……
  与此同时,学校用点点滴滴暖人心。其中尤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对教职员工的到岗欢迎、离岗欢送,让人更加感动。刚刚离岗的邓安平老师,在欢送会上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说“这是对每位离岗者的关心和尊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达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是我校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和进步。”至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有63人在欢送会上离开岗位,校领导参加的就有20多个。
  2009年,是新班子上任第一年,打扫第一办公楼的清洁工,坐在了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大家还以为她是来搞清洁的呢。然而,她却是带着红花,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庆祝会的。去年12月17日,在校连续工作七年的英国籍教师LawrenceJ.Gray要回国了,出差在外的副校长王曙光专程回来出席欢送会,Gray感动得潸然泪下。他说,学校特别关心自己,所以自己特别卖力,除了担任研究生英语教学,教授林学课程,还热心参与“英语角”建设,与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他连续三年被省教育厅评选为优秀外籍教师。
  郑有良常常讲起学校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故事。有一次,省领导来看德高望重的周开达院士,询问他有什么要求。周院士说,您能不能把我手下的一位农民工的户口解决了?一位院士,面对省领导,唯一的恳求居然是解决农民工的户口!这位农民工叫高克铭,后来成长为水稻研究领域的实践能手和专家,在全国水稻研究界小有名气。川农大人爱才之心何切,爱才之情何重!
  源远,必以流长。刚刚参加完各中层单位二级工代会、教代会的学校教代会主席徐刚毅说,“感受最深的是,今年到哪里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天时,地利,人亦和!大哉,川农大!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