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授治学落到实处
学校召开2012年度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
3月15日,学校召开2012年度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18位学术委员会成员(另有4名老师请假)正式行使自己的权利,审议了“双支计划”初审结果、推荐确定了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项目、评审了2012年度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项目。这是我校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把“教授治学”落到实处的体现。
校长郑有良特邀出席会议,并对学术委员会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了希望。会议由副校长朱庆主持。
让学者在学术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届学术委员会是3月2日在上一届学术委员会的基础上调整而成的。学术委员会主任由荣廷昭院士担任。除协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朱庆和科管处处长张健担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外,其余2个副主任、17个委员都是各学科的教授,无处级和校级领导,延续了学校自上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时所推行的“把学术决策的权利还给学者”的宗旨。
我校在学术去行政化上改革较早,2008年底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后,随即强力推进学术委员会构成人员的改革。3年来,学术委员会既参与了学校诸如人才招聘、干部选拔等重大事件,也为提高学校学术权威而独立开展工作。
郑有良在讲话中希望学术委员会不断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学术监督、学术决策的力度,积极为学校学术健康发展建言献策。针对学术委员会本次会上审议的三项议题,他表示,“双支计划”从2009年开始实施至今4年,确实推动学校工作上了一个台阶,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希望学术委员会能提出好的建议,改革完善双支计划。对于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推荐,他希望委员们能认真评议,推出最好的、最具竞争力的项目参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项目申报数量今年明显偏少,为此,郑有良要求详细了解情况,查明原因,加强宣传,不仅仅停留在申报上,更要加强引导,着力营造气氛,让教师清楚国家的导向,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
2012年双支计划初步确定资助2757余万元
张健对今年“双支计划”申报情况和初审结果进行了说明。今年“双支计划”类别分为层次资助、专项资助、成果后补助、团队专项资助四项,资助金额初步确定有2757余万元。这一数字比去年增加了840余万元,这显示出在“双支计划”的鼓励下,我校教职工投入科研的激情大增,同时,层次资助也从去年的646余万增加到1037余万元,这从一个侧面证明我校近年来引进了大量博士和高层次人才。
校学术委员会通过了延续团队资助及后补助、人员变更团队资助及后补助、延续层次人员资助及后补助、其他后补助人员资助、教授和博士专项资助及后补助5个议题,审议并投票通过了3个新建团队申请、63人晋升层次申请、64人新入层次申请。
大家还就新入层次、晋升层次的论文条件进行了商议。
荣廷昭表示学校拿出这么多钱来实施“双支计划”,实施成果推广,作为教师感到很高兴,同时对于4年前制定的“双支计划”的一些指标要讨论研究,提高要求,制定新的标准。
6个项目获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科技处副处长王之盛介绍了我校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情况,本次共有10个项目申报。委员们从转化内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转化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转化成果的先进性和创新性,转化成果的技术路线可行性,成果转化的价值及预期效果,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6个方面打分,最后确定了6个项目推荐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他们分别是:优质抗倒型杂交水稻新品种F优498的试验示范、饲料霉菌素体内解毒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核桃良繁基地建设与川早2号示范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转化、优质高产丹参新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环保型抗菌杀虫兽药的中试与推广。
未推荐上报的4个项目,校学术委员会建议按校内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项目资助规定,纳入该项目支持。
6个项目入选校内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项目
委员们审议了校内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项目申报情况,本次申报的项目较少,共8个,有2个项目因为专利权人不是四川农大,而未通过初审。
未推选上报的4个项目,其中优质多抗杂交稻新品种宜香优2168示范推广为重点资助项目。另3个项目:“羌脆李”新品种中试与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产业化示范推广、“川乡1号”杨树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产业示范、加工菜豆2号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经查实,于2011年已经得到过校内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支持,因此不再重复列入支持范围。
5个项目为一般资助项目:富锌、硒黄粉虫规模养殖与加工,“巴山脆李”新品种中试与示范,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川农饲麦1号”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一种抑制鲜切果蔬和鲜榨果汁褐变的保鲜方法,早生姜和苦瓜的空间协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
以上1个重点资助项目加上5个一般资助项目,今年共有6个项目将获得校内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