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改革稳步推进

2014-11-03 08:16:09作者:人事处 来源:人事处 点击数:

  

  
  10月16日,学校2014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在校园网主页予以公示。

  10月27日,学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退休年龄的管理规定》经全面征求意见后正式出台。

  公示仅短短的几行文字说明,59位人员的名单,很快就淹没在众多的通知公告中。退休年龄的管理规定与原文件相比也主要只有几个年龄数字的变化而已。

  然而,这两则信息却在广大教职工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震荡和思索,因为这都与每位教职工息息相关,涉及到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调整。这两则信息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或许根本不值一提,但其中却蕴藏着丰富的信息,释放出学校强力稳步推进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改革的最强音。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进入了新常态

  2013年及以前,学校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文件多达7个,发文时间从1998年至2009年不等,可谓“补丁”重重。根据学校近几年师资队伍发展的实际状况及学科建设的特点和需要,申报条件和评审办法的修订迫在眉睫。易稿十余次,历时大半年,从学校党政联席会,到党委中心组(扩大)会,到工会、教代会,到各中层单位,到教学科研单位各系室,到三五个教职工的私下讨论,全校上下无不关注。2013年3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重磅出台,当年的职称评审新旧两套文件同时执行,申报人数高达215人,评审通过人数164人,均创下了历史之最,新文件的执行也实现了平稳过渡。

  正当老师们还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之中时,悄然间便迎来了2014年的职称评审工作。工作一展开,就给老师们来了一个措手不及,无论是跃跃欲试的,还是志在必得的。因为,万余字的文件中蕴藏着丰富的老师们或许还没来得及细细研读的改革信息。

  ◆ 任职年限的计算:从省上批复取得相应职务任职资格的时间起,至申报年份7月31日止。旧文件截止时间是当年的年底,也即意味着副高正常晋升正高的年限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五年半,不足则须具备破格申报条件。

  ◆ 有效任职年限概念的引入:任职年限按有效任职年限计算,学年度工作业绩评分低于5分,则任职年限只算半年。假如每个学年度的工作业绩评分均不足5分,则副高正常晋升正高的年限至少需要11年。而这与《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管理办法》中“管理与服务部门工作的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岗位晋升时年度业绩评分低于6分者按6分计”的规定完全属于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规定,一个是专业技术岗位晋升的规定,把这两者弄混的老师还真不在少数。

  ◆ 关于教学工作量:申报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专业技术职务的老师们得注意了,教学工作量的核定是刚性条件,满足核定教学工作量的年份须达到最低任职年限的要求。“虽然学校批准我正在校外攻读博士学位,但该完成的教学工作任务丝毫也不能落下!”看来这位老师是把文件精神吃透了的,尽量做到攻读学位和教学科研工作两不误,也是学校的要求和希望。

  ◆ 关于代表作外审:每位申报人员须提供2篇代表作送校外的2名同行专家评审,结果须均为基本合格以上且至少1名专家评审为合格方为通过。在旧文件的2个基本合格也算通过的基础上加了一码,今年代表作外审未通过人员就高达18人,也创下了历史之最。如果代表作不代表高水平,难入专家们的法眼啊!

  ◆ 学科组评议推荐:刚性要求按不低于20%的差额进行评审,并对推荐人选进行排序。学科组再也不能“矛盾上交”了,倍感压力山大,英雄所见略同,使用的招数都是:比奉献、比业绩、比贡献。

  ◆ 学校评审委员会评审:在学科组不低于20%差额评审结果的基础上,再按正高级和副高级分系列均按不低于20%的差额进行评审。能一步步过五关斩六将走进校评审会的人员都已经实属不易了,评委们没有办法的唯一办法就只能是优中再选优。

  ◆ 单列认定性评审:获博士学位2年申报副高级职务、引进人才申报与引进协议享受岗位等级待遇相对应级别的高级职务,原则上按认定性评审,即不硬性规定具体的差额比例。相比较而言,这批刚进校不久的年轻老师们,确实要幸福得多哦!但幸福之余,是不是应该思索一下学校这般良苦用心究竟用意何在呢?

  ◆ 累计贡献的认可:“让累计贡献得到基本认可”真真切切地体现在了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办法实施2年来,已经有5位老师担任中级职务8年以上或担任副高级职务10年以上,按“附则三”的程序晋升了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 对人文社科与艺术类教师的“偏爱”:“附则五”明确规定:发表SSCI或AHCI收录论文的人文社科与艺术类教师,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应作特殊优先考虑,可单列破格申报。今年经济管理学院的刘云强老师,即按此规则破格申报了副高。

  ◆ 业绩评分的重要参考和权重分配: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推广型、其他系列,老师们在申报时必须选好岗、站好列、各就各位。任现职以来的总业绩分、折合业绩分、年均业绩分一一呈现在评委们的眼前,申报教学型的老师们,教学业绩分的权重高达80%,科研业绩分的权重仅为20%;申报科研型的老师们,教学业绩分的权重仅占20%,科研业绩分的权重高达80%;申报教学科研型的老师们,教学业绩分和科研业绩分并重,各占50%。各司其职、各就各位、各得其所,学校既需要大量的全心扑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的专职科研工作者去占领科研高地,同样需要大量的一心一意扑在教学工作上的“教书匠”。

  ◆ 学科组和评委会成员的重大调整:刚性差额“游戏规则”的实施,意味着评委们的权限更大了,责任更重了。为了让公正更公正,学校全面清理了任职资格学科评审(议)权,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正高评审(权)、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权限不下放外)的副高评审(议)权全部争取到校,重新调整各学科组和校评委会成员并报省职改办获得批准。各学科组成员均由原来的5-7人增加到7-9人,校评委会成员由原来的27人增加到41人的结构式组成。调整的结果是每一位评委的权限反而“缩水”了,被差额掉的老师们也好气顺口服些。

  在今年职称评审中,资格审查合格87人,代表作外审通过72人,通过学科组评审67人,通过学校评审会评审59人,通过省职改办资格审查合格人员56人,差额比例达到了35.6%(不包括学校无评审(议)权学科推荐评审人员)。

  如何让教职工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佳发挥?唯有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让制度充分地发挥杠杆和导向作用,让人人意识到“恐后”唯有“争先”,每一位老师的贡献率提高了,学校自然就发展了。

  “你该哪一年上正高啊?”“你的文章够了没?”年限到了、条件满足了,似乎就该上了,这样的状况将在川农大成为历史。以往是与文件中的条款比,达到了条件就可能晋升;现在是与别人的业绩比,达到了条件一定会有人过不了。比文章的篇数和分值、比课题的项数和级别、比实实在在的教学业绩和累计贡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有胜算,大家必须适应竞争和淘汰的机制,达到条件不能得到晋升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调整了延迟退休的年龄规定

  7月16日,学校终于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变更四川农业大学岗位设置方案的批复》,批复我校专业技术正高级岗位新增36个、副高级岗位新增53个。校长郑有良抑制不住内心激动,迫不及待地就在当天的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上宣读了这一好消息。

  字斟句酌地反复修改申请报告,朱庆副校长也亲自前往人社厅专题汇报相关情况,“感觉整整一个学期都在忙活这件事情!”人事处的同志们也深感这一批复争取得来之不易。为什么学校如此重视?区区几十个岗位的增加又为什么值得如此的珍惜?原因是我校的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还是省人社厅2009年核定的职数,学校目前的师资队伍已经今非昔比,岗位空缺数的限制即将成为我校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目前,学校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7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18人(均不含今年校评审会评审通过人员),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43人,与2008年同期相比,分别新增170人、200人和403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状况相比,师资队伍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以及一些兄弟院校的发展足迹,岗位空缺数终究会越来越少,退一个晋升一个应该是终极结果。要让人人有干头、有想头、有奔头,大家得有相应的岗位和平台,如何让这样的终极结局来得慢一些、再慢一些,考量着学校领导班子的智慧。

  全力争取新增岗位数,获得了一定的空间,但不大;曾经论证让管理岗位上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暂时退出专业技术岗位,空间不大且难以操作;降低高级专家延迟退休年龄自然空出岗位,可行,但涉及到大家的切身利益,须谨慎!

  早在2013年年底,学校主要领导就指示人事处调研省内高校高级专家的延退政策,共计调研了包括部属院校在内的省内18所高校,结果是我校高级专家的延退年龄位列全省前列,绝大多数高校的最长延退年龄均低于我校。

  想改,但改革对象都是学校的高级专家们,于心不忍。事隔大半年,新一轮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又有一批中青年老师们经受了申报条件更高、资格审查更严、评审程序更苛刻的考验,需要有充足的岗位虚位以待。于是,调整高级专家的延退年龄再次提上了学校党政联席会的议事日程,班子成员很快便达成了一致共识:适当降低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最大延退年龄,副高级职务人员不再延退。

  10月15日,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会评审任务完成后,最后一项议程就是以书面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征求全体评审委员们的意见,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意进行调整。

  10月16日至23日,人事处单独以短消息或电话的方式征求了全校58岁及以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含杰出高级专家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成员)共计18人的意见,绝大部分人员同意调整。

  10月21日下午,学校工会、教代会召开委员会议,就调整方案征求委员们的意见,到会委员表示赞同。会后又逐一电话征求了未能参会的委员们的意见,也表示赞同。

  10月16日至23日,调整方案发放至全校各中层单位全面征求教职工意见,反馈结果是绝大多数单位均同意调整。

  10月27日,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征求意见的整体过程和意见汇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酝酿,最后研究决定,教授二级岗人员最长延退年龄为65周岁,教授三级岗人员最长延退年龄为63周岁,教授四级岗人员最长延退年龄为61周岁,并指示人事处随即修订文件,即日执行,已经办理了延退手续并达到了上述年龄的人员暂缓于12月集中办理退休手续。

  以上过程和结果表明:调整高级专家的延迟退休年龄,不仅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也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广泛赞同;不仅年轻老师们赞同,临近退休的甚至马上就面临退休的高级专家们也基本赞同。高级专家们不拘个人小利,从大局出发,站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站在学校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高风亮节“让”出岗位,实在是我们年轻一辈值得学习的楷模。

  都说只要是改革都会遭遇一定的阻力,因为会在不同程度上触及部分人的切身利益。但是,就这一项改革,却总体上还算比较顺利。改革不止,奋斗不息。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顺应学校的新要求、新常态和教职工的新期待,凝心聚力、厚积薄发,信心油然而生。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