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市场配套完善、科技进步、经验积累和管理创新,我国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生猪养殖单体规模都达到了年出栏260万头,蛋鸡养殖单体存栏达到200至300万只。”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赵小玲教授感慨。
高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畜牧业工业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需求?
川农大勇立潮头,以教育部“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虚拟教研室”(以下简称“虚拟教研室”)为载体,携手13所共建的中西部农林院校作为育人主体单位,联合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骑力士”)等合作单位,将人工智能(AI)和数智教学贯穿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成功构建“AI+教育”的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川农引领—区域辐射—产业联动”的推广应用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2025年4月,虚拟教研室在河南农业大学召开第三届线下研讨会,畜牧学科康相涛院士(前排左五)参会指导。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跨域共建共享
高校教育如何适应未来畜牧产业发展?教育部“新农科”计划要求重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川农大团队同频时代脉动,“未来二十年,人才培养变革、升级转型速度非常快。现在产业发展已经走在人才培养的前面,跨学科整合资源培养才符合人才需求方向。”
十七年磨一剑!自 2008 年以来,川农大动物科学专业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国家级动物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36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28项教学改革项目取得的成果,发挥引领作用,牵头构建“知识图谱—课程群—专业群”三级建设体系,推动本校和共建高校动物科学专业顺利完成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考评和农学门类国家级一流专业认证,建成跨校共享课程136门,覆盖畜牧全产业链。
通过汇聚共建高校一流课程、精品教材、虚拟仿真实验等优质资源,动态追踪学生知识能力成长与岗位适配度,反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学与用精准对接。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成果丰硕,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16门以及联合编写教材44部,其中8部新形态教材被20余所高校使用。成功搭建“动物生产与食品加工”专业群平台,集成13所高校的16门课程知识图谱,实现“AI智能推送—学习路径定制—能力动态评估”全流程数智化教学,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
川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大二学生蒋伟对此感受深刻,“同一门课程,比如《生物化学》,平台就推荐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学习资源,内容确实非常丰富。参加科研兴趣小组,还可以实现跨阶段、跨专业学习。”
打造教师“数智”平台
同步提升教学能力
川农大博士生导师陈代文教授,曾经作为国家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带领团队两度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国家教学名师、虚拟教研室牵头人,对这次由川农大牵头开展的教学改革,陈代文表示,“必须开门办学!参与改革的13所高校中,不乏多所985、211高校,借助AI、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力量,我们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现大家同上一门课,选最优秀的老师来授课。资源无需为我所有,但定能为我所用,避免了高校引才、抢才这种短期行为,以及小而全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川农大积极汇聚各方英才,88人次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组建跨校教学团队,组建跨校“教师—课程组—教研室”三级联动体系,融合高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力量,形成“高校教师—企业专家—产业导师”一流师资结构,共塑校企协同教研新生态。
跨校教学团队成果斐然,组建了16个跨校课程团队,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各1个,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岗”1个。教师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2项,省赛获奖3项。
建立“需求—资源—人才”闭环反馈机制,共建单位年均更新教学资源300余项,组织开展28场次跨校教学改革研讨与竞赛,联合申报教育部等部省级教改项目3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31篇。这些成果被20余所高校借鉴,辐射带动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育人结硕果
动物科学作为川农大“王牌”专业,是首批建设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在畜牧行业铸就了响当当的“川农动科”人才品牌,300 余人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涵盖二级教授、企业总裁、技术总监等关键岗位。
在校企合作方面,川农大成果丰硕,研发出36项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荣获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5 项部省级奖项。自主研发的智能育种算法、饲料配方等软件和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200余家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20亿元。
联合育人单位铁骑力士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张铁军对川农大学生赞不绝口,“入职的川农大毕业生学术功底和研发能力强,能为公司发展出力。我们同川农大是深入合作,一起研究课题、攻关项目。”让他自豪的是,公司有相当数量的中高层干部来自该校。
“川农动科”人才品牌声名远扬,离不开川农大名师的持续创新。川农大博士生导师王建萍教授主讲的《动物营养学》《水产营养学》均为国家一流课程,也是专业核心支撑课程,直接服务于畜禽养殖,应用性极强。她参与的从产业需求端打造产教融合的教学路径项目,荣获高校教师产教融合省级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实现教学“三同步”,即学生异地同上一堂课、国家级一流课程和名师讲座同步共享、校际学分互认与课程共享同步评价,有效促进联盟高校学生专业能力同步提升,成效喜人。近五年,川农大及成果参与单位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4次,获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53项。开展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项目155项,本科生发表SCI论文50余篇。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5%以上,升学率超过60%(其中80%进入中科院、985高校或行业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