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乡野播新知,红迹觅初心 —— 川农大学子暑期实践书写青春答卷

2025-08-29 17:30:13作者:文/苗焕鸣 杜文庆 郝旺杰 图/刁京卓 郝旺杰 余永轩 来源:公共管理学院 点击数:

  

2025年7月14日至8月28日,四川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蜀地新青年·传薪”、“青梦载新芽·青织”和“彝路生花·明炬”团队,怀揣着青春热忱与耕读理想,深入乡野村落与城市社区,开展了一场融汇知识传递与文化传承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青梦载新芽·青织队成员走进新康路社区,在活动室里拉起了长长的艺术幕布,窗帘轻轻低垂,一场特别的“光影课堂”即将开始。牛皮影偶在幕布后腾挪起舞,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山洞探险场景生动再现。“大家看,为什么影子会跟着灯光动呀?”志愿者笑着问道,接着他一边转动皮影杆,一边揭秘光线直射的原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接过皮影杆尝试操作,在光影变幻中,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成了他们最生动的光学启蒙课。在阅读讨论环节,孩子们响起“举着火把去探秘”的呼喊声,现场欢快的气氛激发了他们对探索和冒险的兴趣。

图为孩子积极回答问题

细雨浸润着雷波蜿蜒的山路,彝路生花·明炬团队叩开了凉山黄琅镇三海村一户户家门。在村民爷爷低矮的屋檐下,队员们铺开调研问卷,与布满皱纹的面庞促膝长谈——一场探寻“人走地闲”困局密码的田野课堂正悄然展开。湖畔田埂边,队员们驻足倾听。卖枇杷的婆婆摩挲着粗糙的双手,望向石缝间顽强生长的果树,声音里满是无奈:“今年游客少了,枇把卖不出去,本钱都赚不回哦……”这声叹息,如同马湖清澈却微凉的湖水,瞬间让队员们触摸到环保转型与市场萎缩交织下的民生阵痛,也点燃了他们求解土地“活”路的急切。当听到环卫工老伯拉扯孙女、儿子十余年未归的故事,队员们的心被深深揪紧。这“远方无牵挂,近处无依靠”的剪影,成为他们思考如何缝合城乡亲情纽带、重聚乡村人气的深沉动力。一周的凉山之行,短暂却厚重。明炬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解码困局,在黄琅镇的青山绿水间,不仅留下了扎实的数据,更播下了用公共管理智慧“盘活乡土、连接远方与家乡”的青春火种。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卖枇杷阿姨

蜀地新青年·传薪队先后奔赴邓小平故居、遵义会议会址、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云南陆军讲武堂、王维舟纪念馆、福建古田会议旧址等21处红色印记。在遵义会议会址,随着解说员庄重的讲解声,队员们将目光聚焦于会议室中央那张历经岁月洗礼的方桌。桌面的纹路里藏着烽火记忆,仿佛仍能映照出当年先辈们激烈讨论、共商救国方略的场景。在会址展厅内,一位队员久久伫立在墙上的历史照片与泛黄的会议记录前,目光坚定。“从红岩英烈的不屈抗争,到古田会议的思想定向,再到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红色精神从不是尘封在纪念馆里的过往,而是永远照亮我们前行之路的火炬。它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今天的我们为何出发、未来的道路该向何而去。”

图为团队成员介绍革命时期优秀人物

当川农大学子俯身乡土,他们不仅以耕读课堂在小朋友心间播撒下知识与劳动的种子,更以红色文化调研的脚步,踏访革命旧址的斑驳墙垣,倾听老战士藏在岁月里的烽火故事,在泛黄的史料中梳理红色脉络,让沉睡的英雄事迹重新鲜活。这份以“耕读”为纽带、以“寻红”为初心,贯穿“童心”也衔接“红色记忆”的实践,既生动诠释了劳动教育在呵护“一小”群体中的重要作用,更让红色基因在青春探寻中焕发新的光芒。如今,这些饱含青春温度的种子正在向下扎根——有知识的萌芽,更有红色的根脉,必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复兴的壮阔征程中茁壮成长。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党委中心组(扩大)暨中层领导干部会召开
    党委中心组(扩
  • 烽火岁月淬精神 兴农报国创未来 我校师生认真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烽火岁月淬精神
  • 学校召开党委全委会暨班子务虚会
    学校召开党委全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