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网)贴近青年 引领青年 赋能青年

2025-08-28 16:52:34作者:陈浠 来源:公共管理学院 点击数:

  

《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

徐川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徐川教授新书《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宛如一座桥梁,促成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与当代青年跨越世纪的深度对话,勾勒出《宣言》在新时代青年群体中赓续传承、焕发活力的清晰脉络。

贴近青年:经典理论与青年话语的融会融通

贴近青年才能赢得青年。《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因其理论深度与语言风格常让青年难以亲近。为消弭这种疏离感,首先,徐川教授选用通俗化译本,以“双栏对照+故事化解读”的创新形式,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化传播的壁垒,使这部经典以更通俗易懂、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走近青年,走进青年心里。例如,左侧呈现原文“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右侧则以“无论是医生、律师、教士、诗人,还是学者,都走下神坛,变成了‘打工人’,听命于资本的摆布”予以解读,这种贴近青年的语言风格便于青年理解。其次,徐川教授通过对马克思“八张面孔”的故事化解读,以及对恩格斯“家里有矿”和“第二小提琴手”的反差描述,深刻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岸人格和伟大友谊,让真理的味道在创作背景的加持下“更甜了”。此外,书中政治性与文学性、真实感与画面感并存。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与真理纯度,又突破了抽象叙述的局限,通过对“重温入党誓词”“入党谈话”等真实场景的形象刻画,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图景如“上午打猎,下午捕鱼”“有人住大别墅,而有人却连小房子都租不起”等具象描绘,让作品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引起青年群体的集体共鸣与价值认同,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再者,徐川教授深谙当代青年的阅读习惯,全书结构短小精练,正文仅设四章,却字字见思想、句句有力量,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书籍采用便携式“口袋本”设计,巧思独具,更契合青年群体碎片化阅读的现实特点,使经典从书架上的厚重典籍变为随身携带的思想伙伴。

引领青年:经典传承与青年信仰的唤醒焕新

纵观历史,《宣言》的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的思想精髓虽历经时代变迁,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内在的精神连续性,它的精神至今仍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从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其为指导思想取得胜利,到改革开放后在其理论指引下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新时代“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宣言》的思想精髓一脉相承,却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宣言》本身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具有“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它既传承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又在不同时代融入新的内涵,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思想魅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青年面对价值困惑、焦虑情绪与“内卷”压力的多重挑战,更需科学理论的指引。时代呼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觉醒,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捍卫者和践行者,徐川教授的新书恰是回应这一时代命题的生动实践。

赋能青年:经典伟力与青年实践的同向同行

赋能青年重在指导实践。《宣言》的思想价值呈现出显著的历史延续性,其核心要义并非随时代流逝而褪色的理论表达,而是在揭示规律的深刻洞察与改造世界的实践伟力中,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同向同行。从《宣言》到毛泽东“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再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是其共同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从问题到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解决中国问题”为使命,持续回答着“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这也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践密码”。同时,理论也在不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当今社会,青年正面临“社会内卷”“全球化危机”等诸多新挑战。徐川教授在书中说道:“这个世界不是用来解释的,是用来改变的,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敢想敢为,《宣言》就是那把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徐川教授积极回应青年关切,深入探讨了青年如何从《宣言》中汲取智慧、坚定信仰、应对挑战。书中专设问答章节,以“时势造英雄”“社会诊断书”“阶级的跃迁”“人工智能的应用”“45°人生”等青年高度关注的现实议题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启发青年。当青年将书中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踏上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的征程时,便是在续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奋斗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党委中心组(扩大)暨中层领导干部会召开
    党委中心组(扩
  • 烽火岁月淬精神 兴农报国创未来 我校师生认真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烽火岁月淬精神
  • 学校召开党委全委会暨班子务虚会
    学校召开党委全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