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5日至8月5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千“方”百“剂”团队的15名队员在返回了各自的家乡后,在四川(成都、眉山、攀枝花、南充、内江)、新疆(乌鲁木齐)、浙江(杭州)、内蒙古(呼伦贝尔)、河南(许昌)、广东(中山)、山西(大同)7个省份的11个地级市,以及1个直辖市(重庆)同步开展社区药房调研和居民用药服务实践活动。活动以“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用知识来服务人民”为主题,旨在了解目前社区药店用药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成员最终总结出《药房运营模式调研报告》,借此为社区人员提出备药建议,为家乡医药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精准调研:解码药房运营“密码”
实践初期,队员们化身“行业观察员”,深入各地药房。在对眉山市一家社区药房的调研中,店长详细介绍了药品储备逻辑:根据周边居民的年龄结构和季节发病规律,动态调整药品种类与数量。像夏季肠胃药销量猛增,冬季感冒药供不应求,这些数据变化都成为精准备药的依据。经调研发现,社区药店常备药物数量约在1000 - 1200种,居民需求、销售数据和政策指导是备药的关键考量因素。
特殊药品管理是调研的重点。在杭州一家连锁药房,队员目睹了胰岛素等冷藏药品的“特殊待遇”:专用冷藏设备24小时运转,工作人员每两小时记录一次温湿度数据,确保温度严格控制在2 - 8℃。同时,所有药房均通过GSP认证,处方药销售、储存流程严谨规范。
临期药品管理同样值得关注。在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的一家药房,工作人员展示了一套标准化流程:每月盘点时,严格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一旦发现过期药品,立即隔离存放,登记造册后交由药监部门指定企业统一销毁,从源头上杜绝过期药品回流。此外,免费测血压、血糖服务,自助购药机的普及,也让居民感受到药房服务的贴心与便捷。
调研结束后,队员们将大量一手资料整理成《药房运营模式调研报告》,为社区合理备药、药房科学管理提供了翔实参考。

图为实践队员在药房采访药房经营者药房运营模式。杨露 供图
深度对话:洞察专业就业前景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与药房从业者深入交流,了解行业人才需求。某连锁药房人力资源主管直言:“执业药师是药店的‘主心骨’,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得会与顾客沟通,能解决实际用药问题。”调研发现,执业药师和营业员是主要招聘岗位,建议有志于此的学子尽早考取执业药师资格证,多参与实践积累经验。
然而,在小县城药房调研时,队员们发现了隐忧:专业人才短缺、执业药师流动性大,成为制约药房发展的瓶颈。四川南充一县城药房老板无奈表示:“招不到合适的执业药师,很多专业服务都开展不起来。”

图为执业药师在药房进行药品检查工作。王艺璨 供图
服务社区:播撒健康“种子”
带着调研成果,队员们走进社区,化身“健康宣传员”。在四川成都高新区府城社区,队员通过生动案例,为居民讲解家庭常备药的选择、药品有效期的查看方法,以及常见病症的用药误区。“原来退烧药不能随便吃,要根据症状和年龄选,真是涨知识了!”一位居民感慨道。
在四川成都参与实践的队员蒋文浩还联合社区药房,为便民箱补充了创可贴、酒精棉、应急口罩等物资。他说:“看到便民箱满满当,那一刻我感到药香里混着的,是比药物更治愈的温暖。”
队长余跃潭总结道:“这次实践,让同学们在服务中深化了对专业的理解,更懂得了肩负的责任。希望大家把这份实践经验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持久动力。”此次实践,不仅让队员们收获满满,也为社区药房发展、居民健康用药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

图为实践队员为社区居民提供用药建议。蒋文浩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