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四川农业大学“寻土溯水”团队:以专业之力探土壤密码,用实践行动助乡村振兴

2025-08-28 16:41:48作者:刘琪 刘文杰 来源:水利水电学院 点击数:

  

8月23日,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寻土溯水——农村水土监测先锋队”团队,在成都东部新区芦葭镇芦葭社区结束了为期1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土壤采样检测为核心,深

耕田间地头与实验室,用专业知识为乡村土壤保护与农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交出了一份兼具科学价值与实践意义的“土壤答卷”。

此次实践聚焦芦葭社区土壤生态现状,团队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首先完成采样区域科学规划,划定涵盖耕地、林地及居民区周边的5个代表性区域,采用农业土壤调查中常用的“S”形布点法,精准采集30份土壤样本。采样过程中,成员们同步记录每份样本的经纬度、植被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确保样本信息完整可追溯,为后续检测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清除土壤表面杂草

现场取样

实验室检测阶段,团队分工明确、协作高效,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流程,围绕土壤关键指标展开系统检测。通过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掌握区域土壤酸碱分布情况;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分析有机质含量,判断土壤肥力水平;借助原子吸收光谱仪精准检测铅、镉等重金属含量,排查土壤污染风险。为保障数据准确性,团队同步进行平行样测定,以专业操作确保每一组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在开展科学检测的同时,团队还深入村民生活,走访12户当地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土地耕作历史、日常施肥习惯及土壤耕种体验。走访中发现,部分耕地因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这一发现也与后续实验室检测中 “耕地有机质含量略低于适宜值” 的结果相互印证,为后续提出针对性建议提供了实践依据。

经过15天的扎实实践,团队形成多项成果:建立芦葭社区首个基础土壤数据库,明确区域土壤pH值范围为6.2-7.8、有机质含量在15.3-28.6 g/kg之间,且铅、镉等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为当地土壤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结合检测结果与走访调研,编制《芦葭社区土壤改良建议》,针对性提出增施有机肥、推行轮作休耕等实操性措施,为农户优化耕种方式、提升土壤肥力提供具体指导;同步制作采样流程视频、检测数据可视化图表,既便于向村民科普土壤保护知识,也为高校同类社会实践积累了可借鉴的实操资料。

取样小队合照

“以前在课本上学‘土壤有机质’‘pH值’,总觉得是抽象的概念,直到蹲在田埂上听老乡说‘这地种了三代人,近年总觉得劲儿不足’,才真正明白这些数据背后连着的是农户的收成与希望。”团队负责人土木水利2024级学生刘琪感慨道。此次实践不仅让团队成员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在与土地、村民的深度接触中,厚植了“三农”情怀,读懂了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下一步,团队将持续跟进芦葭社区土壤改良实践情况,结合后续数据反馈优化建议方案,并计划通过线上科普平台、线下宣讲等形式,进一步推广土壤保护知识,让科学护土理念在更多乡村落地生根,以青春之力守护乡村沃土,为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高校智慧。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党委中心组(扩大)暨中层领导干部会召开
    党委中心组(扩
  • 烽火岁月淬精神 兴农报国创未来 我校师生认真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烽火岁月淬精神
  • 学校召开党委全委会暨班子务虚会
    学校召开党委全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