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青春筑梦实践路,文脉传承谱新篇

2025-08-28 15:57:22作者:文\杜文庆 图\蜀地新青年 来源:公管学院 点击数:

  

——川农大“蜀地新青年”赴15省开展文化调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探寻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路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贡献智慧。2025年7月2日至8月24日,四川农业大学“蜀地新青年”社会实践团队191名本硕学生,聚焦古巴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三大主题,奔赴全国15省深入开展文化调研。团队共回收调研报告99份、影像资料101份,系统梳理了各地文化资源传承脉络,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为地域文化研究提供珍贵一手资料与独特青年视角。

溯源巴蜀:解锁千年文明密码

团队深入蜀地,实地探访三星堆、文殊院、都江堰等50处文化地标与历史遗存。从神秘的三星堆青铜器到千年智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清幽的青城山到诗意的杜甫草堂,队员们一路探寻、细致梳理,深入挖掘古巴蜀文明精神内核,解读巴蜀文化传承密码。

三星堆博物馆里,讲解员指着青铜器感慨:“这些文物如钥匙,让我们看到先辈智慧,是巴蜀文化光辉密码。”团队成员陈亭萱深受触动,目光坚定:“我会将此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生动记录、深度报告和创意传播,让沉睡文物‘开口说话’,让尘封历史‘鲜活重现’。”

寻韵华夏:奏响文化传承青春曲

团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调研足迹遍布新疆伊犁六星街、成都文殊坊、阆中古城、喀什古城等超60处文化地标。从洛邑古城的古韵到重庆洪崖洞的烟火,团队成员以青春热情和行动,深入挖掘各地文化脉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贡献力量。

行至喀什古城,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围坐交谈。传承人自豪地说:“如今城内超30项传统手工技艺有年轻继承者。越来越多在外求学、工作的年轻人愿回古城,跟老匠人学手艺,有的还把传统技艺和新想法结合,让老手艺更贴近生活。”

追寻初心:汲取红色精神力量

团队共踏访21处红色印记,从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江姐故里,到遵义会议会址、古田会议会址;从云南陆军讲武堂、赵一曼故居,到六枝三线博物馆、王维舟纪念馆……一路追寻初心,感悟信仰力量。

在遵义会议会址,解说员指着会议室里斑驳的木桌,神情庄重:“就是在这张方桌旁,先辈们在生死存亡岔路口拨正航向,确立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原则,这是党从危难走向辉煌的伟大转折。”

一位队员凝视墙上照片与会议记录,感慨万千:“踏过这些红色地标,才懂得‘传承’分量。从红岩不屈到古田定向,再到遵义转折,红色精神不是尘封过往,而是照亮前路的火炬,让我们明晓为何出发、向何而去。”这份扎根信仰的坚守,正是红色精神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是指引前行的坐标。

展望未来:构建文化传承新模式

川农大“蜀地新青年”实践团队用青春脚步丈量文明厚度,以创新实践激活文化生命力,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蓬勃青年力量,在新时代文化画卷上书写精彩篇章。

指导老师陈浠表示:“这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同学们在文化现场真切理解中华文明深厚底蕴,让文化自信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团队未来计划将调研数据、生动案例故事、图文视频等转化为宣讲视频和课件,构建“调研-记录-创作-传播”全链条模式,通过新媒体矩阵和“百场宣讲”,在校内外多平台、多场合传播传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下去。(文/杜文庆 图/蜀地新青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党委中心组(扩大)暨中层领导干部会召开
    党委中心组(扩
  • 烽火岁月淬精神 兴农报国创未来 我校师生认真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烽火岁月淬精神
  • 学校召开党委全委会暨班子务虚会
    学校召开党委全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